从民众动员看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
本文关键词:从民众动员看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
【摘要】:武汉抗战时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两党关系最融洽的时期,双方在军事、政治、社会等领域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在民众动员问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合作的根基源于两党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逐渐弥合了分歧,国民党相应地调整了民众动员政策。武汉会战前夕,国共双方协同进行民众动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及其第三厅得以组设。会战期间,双方共同推动民众动员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国共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共双方的努力,使得武汉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取得很大成效,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民众动员为我们观察战时国共关系特别是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度项目“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民众动员的比较研究”(14BZS110)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抗战时期,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共同努力。虽然随着战事的推进和局势的变化,两党产生了激烈的摩擦和冲突,国共关系起伏跌宕,濒临破裂;但总体而言,国共两党仍然以民族大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用舒;论国共合作的历史特点及其发展——两次国共合作比较研究之三[J];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06期
2 江俊伟;孙中山和李大钊国共合作思想异同比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12期
3 陈金莹;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原因[J];理论界;2001年06期
4 赵全;论国共合作的恒定条件——以两次国共合作为例[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张宏轩,王刚;内外合力 促成统一——关于国共合作的历史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6 孟庆春;对首次国共合作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3年05期
7 冷玉健;;瞿秋白与首次国共合作[J];中国统一战线;2005年10期
8 向婷;何琼;;论国共合作的利益基础[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冷玉健;;孙中山与首次国共合作[J];钟山风雨;2006年06期
10 肖u!;;中共党内对于首次国共合作的争论及其结局[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厘清国共合作理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2 葛先惠;;化干戈为玉帛——浅述国共合作通城谈判及其意义[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3 高桂林;郭晓明;;论董必武对国共合作的革命践行与贡献——以政治上的“双重身份”为线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4 吕奇志;;两位革命伟人的深挚情谊——孙中山与李大钊交往与合作的一段佳话[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5 戴新平;夏红胜;;一个具有和谐意义的政治主张——浅析董必武对“国共合作”的推动作用及深远影响[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6 王开学;任润林;;发生在山西的“三大战役”[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白应华;;瞿秋白陈独秀“党内合作”思想异同论[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艰苦努力[N];人民日报;2007年
2 陈弘君;顾全革命大局 促进国共合作[N];南方日报;2006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赤都广州:国共合作“梦开始的地方”[N];南方日报;2011年
4 念德 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共合作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苏仁生;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共合作与台湾问题[N];闽东日报;2005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也扬;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N];北京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户华为 整理;党的四大是何时召开的?[N];光明日报;2012年
8 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N];光明日报;2005年
9 周祚;广州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N];广州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周祚;“三大”纪念馆七一开馆[N];广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向婷;对国共合作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郑旗;1912-1931年国民党湖南省级党组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后文;国共合作视野下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宋春华;抗战时期民主党派与国共合作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昭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基本立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严安全;国共合作前后孙中山的外交思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朱玉宝;张治中主湘与国共合作在湖南的发展[D];湘潭大学;2007年
6 王振华;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之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24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2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