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浙日军罪行研究
本文关键词:侵浙日军罪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浙江经济 梳理分析 抗战期间 中国梦 浙赣战役 武器攻击 慰安所 平湖县 平民百姓 浙江人民
【摘要】:八年抗战期间,日军在浙江犯下了累累罪行,本文拟从公然违背国际公法、蔑视人类生存权力,泯灭人类良知、践踏人道主义,破坏人类文明、掠夺文明成果等三个方面,对日军在浙江犯下的大量罪行给予梳理分析,旨在警示后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共筑中国梦。
【作者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分类号】:K265.6
【正文快照】: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扩大侵略战争的规模,将战火从华北直接烧到江南的沪杭地区。浙江是全国最早沦陷的省份之一,也是受日军侵略时间最长、受战争灾难最深的省份之一。八年抗战期间,浙江全省77个市县中,有1市(杭州市)37县被日军长期占领,31县的县城一次或数次遭受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卞修跃;慰安妇问题与日本战争罪责[J];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德宏;陈亚杰;胡尚元;;近10年关于日军侵华罪行和遗留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2 苏智良;;日本“慰安妇”问题再掀波澜[J];国际观察;2007年04期
3 江文君;苏智良;;困扰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以“慰安妇”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4 周明;;黄绍z阎鞴鹗逼诘墓阄骶媒ㄉ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3期
5 杨青;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0年09期
6 张元卿;;侵华日军强征“慰安妇”的文学证言——以《粉墨筝琶》为例[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3年04期
7 朱忆天;;日本慰安妇制度源流考[J];史林;2015年01期
8 高凡夫;日本社会传统与日军慰安妇制度[J];学海;2005年03期
9 胡银平;;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综述[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房列曙;;抗战时期中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J];西部学刊;201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智良;江文君;;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因素——以“慰安妇”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苏智良;;“慰安妇”问题的过去与近况[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凡夫;追索正义与尊严的艰难诉求[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鹤;关于小林善纪《战争论》的批判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惟;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陆抗战电影[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盼盼;冷战后日本国家形象构建与“慰安妇”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邢李;性别视阈下的新世纪抗战题材电影[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旭;建设文化大省与重塑浙江人心理[J];浙江学刊;2000年03期
2 ;《浙江经济》特约通讯员名单[J];浙江经济;1989年01期
3 ;推动浙江经济 促进优质消费[J];纵横;2003年06期
4 潘益大;全球视野中的“浙江人精神”[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6期
5 ;浙江经专学人[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季元杰;;一部全面展示7000年浙江地域文化和文明的巨著——评金普森、陈剩勇主编的《浙江通史》[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7 方如金;宋代浙江经济大发展的原因探析[J];浙江学刊;1988年03期
8 胡国枢;浙江“文物之邦”的形成及其标志[J];东南文化;1989年06期
9 徐吉军;论浙江历代人才的演变及其原因[J];浙江学刊;1990年06期
10 ;《浙江学刊》1992年1~6期总目录[J];浙江学刊;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国骏;;浙江的带状经济为高技术应用提供广阔天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省管县”改革的浙江案例[A];“县级财政改革”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3 章明卓;马远军;胡忠行;李风全;;城市化与浙江经济互动的探讨[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明生;;浙江水资源利用优化研究[A];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招标课题研究报告——“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优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5 徐建春;;浙江经济现象的另一种解读[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何建华;;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制度变迁中的浙江诚信建设实践探析[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优化研究[A];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招标课题研究报告——“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优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李传喜;杨建华;姜方炳;;论浙江乡村社会60年发展逻辑[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秦均平;;浙江社会贫富分层变化及思考[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建华;;浙江富民强省的发生逻辑与经验启示[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庞 仙;浙江人的世纪梦[N];中国工商报;2005年
2 董碧水;浙江水资源严重短缺[N];中国矿业报;2005年
3 王婷 苏晓;浙江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发展跨越[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吴雯;“浙江经济现象”三大原因[N];上海科技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陈宜飚 ;浙江要进行产业升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新华社记者 潘海平;浙江成为全国最大的民间资本溢出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裘立华 傅丕毅;浙江经济开始理性增长[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夏炳荣 潘金明;百万浙江人闯西部[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崔铭 王娜;与时俱进看浙江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N];中国特产报;2007年
10 罗军;民营经济撑起浙江一片天[N];国际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玲芬;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佳洁;浙江乡镇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新菊;《浙江潮》对动员民众参加抗战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范琼;浙江纺织产业转移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余群美;晚清浙江手工业及其市场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5 陈晓蔚;基于浙商视角的浙江和越南投资环境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彭f3柔;海外浙江人爱国爱乡行为研究[D];温州大学;2014年
7 黄秋宁;论《浙江潮》与清末浙江地区公共空间的孕育[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李向娜;基于后碳社会的“美丽浙江”建设[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9 陈思慧;浙江台商投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王从节;《浙江潮》对浙江行省形象的媒介建构[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1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3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