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探析(1869-1931年)

发布时间:2017-12-01 16:37

  本文关键词: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探析(1869-1931年)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 鄂伦春族 渔猎经济 农耕经济


【摘要】:典型渔猎经济的鄂伦春族于近代经历着由渔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这种经济方式的转型是多元要素促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统治政策的强力推动,加快了变迁的历史进程。除此之外,鄂伦春族学校内农业知识教育、与其他民族农业协作、杰出官长的积极推进也是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变迁的重要原因。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主要变现:首先,农业的开发;其次,收抚人口与重新编旗设屯的管理方式、兵丁身份、乌力楞内部等的改变;再次,土地观念由天赐到颁地照、定私有的变迁;最后,鄂伦春族原始狩猎中的协作变为农猎雇佣。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对居住邻近民族依附性强;第二、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呈现鲜明的滞后性;第三、汉族民众对五路鄂伦春族农业开发辐射不同;第四、五路鄂伦春族农业开发成效的差异。通过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我们可以得出东北渔猎民族经济方式转变规律认识:(1)并非单线一元化,存在螺旋式反复性;(2)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是转变的关键举措;(3)经济方式转变与其他民族交流合作密不可分。研究框架如下:绪论第一章近代鄂伦春族生存环境,包括鄂伦春族渔猎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传统渔猎经济。第二章近代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变迁包含农业开发、随猎游居到半定居、定居、天赐到土地私有权确立。第三章: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的特点。首先,横向看鄂伦春族与居住附近民族相比较呈现依附性强、滞后性;纵向看鄂伦春族五路农业开发成效各有差异。第四章: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的原因。第一,政府的“弃猎归农”政策加快转变的历史进程。第二,学校教育地积极推动;第三,鄂伦春族与他族间农业协作。鄂伦春族与汉、满、达斡尔等民族农业协作;第四节,鄂伦春族杰出官长积极推动与示范。总之,一个民族经济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坚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科学的民族政策才能够推进鄂伦春族经济健康、合理、有序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吉怀;;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渔猎经济的考察[J];华夏考古;1992年02期

2 周军;王献本;;试论河南原始渔猎经济及家畜饲养业的起源与发展[J];农业考古;1993年03期

3 林春;鄂西地区路家河文化的渔猎经济及有关问题的探析[J];江汉考古;1995年02期

4 杨豪;;广东高要县茅岗的渔猎经济与家畜[J];农业考古;1985年02期

5 朱世学;;巴族渔猎经济形态探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李宇峰;;略述东北古代少数民族的农牧与渔猎经济[J];古今农业;1990年02期

7 滕海键;也论富河文化经济形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张力刚;;浅析大地湾原始先民的渔猎经济[J];丝绸之路;2011年24期

9 麻秀荣,那晓波;清代鄂温克族农业的发展特点[J];黑龙江史志;1998年01期

10 文榕生;;龙年说龙——历代龙形象[J];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士见;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探析(1869-1931年)[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运辅;三峡先秦渔猎经济的考古学观察[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41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41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