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浑河防洪治理研究(1912~1931)
发布时间:2017-12-04 15:14
本文关键词:民国初期浑河防洪治理研究(1912~1931)
【摘要】:浑河是纵贯辽宁省东部和中部的一条著名河流,作为辽河的重要支流,它流经抚顺和沈阳等多个重要城市,千百年来孕育了两岸灿烂辉煌的文明,但在历史上浑河也是一条水灾频发的河流,每遇涨水必然会奔流而出,毁坏庄稼、田庐等两岸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资,给人民带来灭顶之灾。为了治理好浑河,让其不再泛滥成灾,历代政府都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下成果。时间进入到近代,特别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浑河流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防洪水利工程建设。本文将研究的时间界定在民国初期的1912~1931年,研究对象是这一历史时期浑河流域所开展的各项水利建设,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浑河治理呈现的特点以及治理过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水利纷争,希望从中获得一些重要的经验。 文章主体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浑河的治理。首先,叙述了浑河的概况和清朝末年浑河水患灾害的泛滥情况及其造成的危害。着重介绍了1888年、1911年这两次比较大的洪灾。其次,叙述了清政府针对浑河水灾而做出的治理措施,以及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落后,导致这些这些措施的实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均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部分,介绍了民国初期浑河的治理。首先,叙述了民国初期浑河水患灾害泛滥的情况及其造成的危害。其次,论述了当时为治理浑河所做出的各种努力,包括河道的治理和防洪堤坝的建设,并论述了由堤坝建设所引起的水利纠纷及其解决。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民国初期浑河治理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政府在机构和制度上对于浑河治理所做的努力,但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性,,除了政府参与并主持浑河的治理以外,各民间团体及绅商也参与其中,并成为了浑河治理的主导力量。通过治理初步形成了以奉天省城为中心的防洪体系。而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西方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纷纷传入中国,治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转变,从以往的以治为主转变为治水和利水相结合,在防治水患的同时还能利用水资源造福百姓。 总体上来说,治理浑河既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又是一项系统性极高的工程。我们就是要通过对历史上这一时期浑河治理的研究,力图寻求先人们在河流治理上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给我们今天的河流治理工作以知道,让我们少走弯路,相信在我们一辈辈人的努力之下,我们最终必然会找到彻底战胜水患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V882.8;K2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文海;中国近代灾荒与社会生活[J];近代史研究;1990年05期
2 张新清 ,陈术石;近代辽河航运及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金颖;;民国时期奉天省地方政府农田水利政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251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5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