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东北是亡不了的”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07 07:33

  本文关键词:傅斯年“东北是亡不了的”思想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傅斯年 “九一八”事变 东北 思想战 国联


【摘要】:"东北是亡不了的"是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一周年,即1932年9月18日《独立评论》第18号刊发的《"九一八"一年了!》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这一思想是在日军已经完全占领了东北、国内对日悲观情绪弥漫的背景下提出的,对于恢复民族自信心、坚定中华民族的抗日信念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文章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东北地区的历史沿革、国际均势等三部分对这一思想进行系统解读,并挖掘其"思想抗战"的理论意义及思想价值。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4BSS004)
【分类号】:K264.3
【正文快照】: 傅斯年是民国时期对东北问题研究最多、讨论最多的学人之一,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发表了大量宣传民族气节、主张全民抗战、批判国内对日妥协退让的言论。“东北是亡不了的”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傅斯年在全面抗战之前有关东北前途命运的系统思考,相关思考散见于他的《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润明;邹海英;;傅斯年与东北史研究[J];东北史地;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润明;;九一八后中国知识界驳斥日本侵华谬论考[J];学术交流;2015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培林;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理论”与当代右翼歪曲历史的谬论之剖析[J];世纪桥;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训;傅斯年对政治文化的阐释与理解[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甘竞存;傅斯年的先见之明及失误[J];文史精华;2004年07期

3 汪谦干;“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4 张昌华;;“大炮”傅斯年的柔肠寸心[J];文史博览;2006年21期

5 马亮宽;;傅斯年在大陆的最后岁月[J];春秋;2007年01期

6 朱媛美;;教育独立观念的鼓者——傅斯年[J];民办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7 祝晓宏;;傅斯年的语言观及其当代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杨曙明;;沉思在傅斯年陈列馆[J];春秋;2010年04期

9 张光茫;;傅斯年读书之道[J];人事天地;2011年09期

10 杨朝亮;;“傅斯年学术思想的传统与现代”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马亮宽;;傅斯年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论析[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艺;大气磅礴傅斯年[N];淮南日报;2005年

2 谢保成;从尹达致傅斯年的一封信说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 李扬眉;民国学术版图中的傅斯年[N];光明日报;2007年

4 许纪霖;傅斯年:一代豪杰“傅大炮”[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耿云志;不应忽视对五四健将、学者傅斯年的研究[N];北京日报;2008年

6 袁伟时;傅斯年其人其文[N];南方周末;2004年

7 林建刚;傅斯年晚年思想的转变[N];经济观察报;2013年

8 赵建永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傅斯年两封遗札笺释之一:傅斯年致胡适的借调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赵建永;傅斯年致北大的接收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李森 作者为著名作家,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傅斯年与“一二·一”[N];云南政协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淑娟;傅斯年抗日思想及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10年

3 李广臣;傅斯年政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春华;傅斯年改造思想略论[D];河南大学;2012年

5 詹红;傅斯年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6 王丛;启蒙与救亡的变奏[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7 李伟魏;傅斯年的史学理论析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萌;傅斯年大学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莎莎;论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4年

10 郭艳飞;胡适与傅斯年史料观的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1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61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8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