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边区的中共动员与农民革命(1923-1929)
本文关键词:湘鄂赣边区的中共动员与农民革命(1923-1929)
【摘要】:湘鄂赣边区革命烽火的点燃离不开中共知识分子的底层努力。早期的共产党人通过频繁的“试错”,最终走出了一种“本土化”的路径。他们利用地缘优势,融合血缘(如创办农会等方式),贯行乡村联合路线(对宗族组织和秘密社会的争取)等举措使革命动员有了初步成效。毋庸置疑的是,共产党人对农民利益的深切关注和尊重,对农民性格和农民心理的合理把握,才是农民对共产党人政治认同的最重要因素。在厘清湘鄂赣苏区的成长雏形和先期经验后,我们可以归纳该苏区革命动员的三个特点:一是主体性。主体性体现在“两条主线”上,即共产党人的自觉性和农民的自发性;二是互动性。正是离城返乡的青年知识分子与当地农民的结盟,革命才因此而生。三是认同性。农民对前期国共两党领导的革命与后期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的认同。共产党、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以后,湘鄂赣苏区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当时全国的六大苏区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征文通知[J];党史文苑;2010年10期
2 金生成;;湘鄂赣苏区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党史文苑;2010年20期
3 张荣辉;黄开福;刘浔豫;;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在修水举办[J];党史文苑;2010年19期
4 汤静涛;;湘鄂赣苏区反“罗明路线”述略[J];党史文苑;2010年20期
5 罗环;;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会议综述[J];党史文苑;2010年20期
6 石仲泉;;从湘鄂赣苏区到湘鄂赣“中三角”[J];党史文苑;2012年22期
7 汤静涛;;湘鄂赣苏区反“罗明路线”再审视[J];党史文苑;2012年22期
8 戴和君;涂开荣;;毛泽东与湘鄂赣苏区[J];党史文苑;2013年04期
9 朱作良;陈军;;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会议综述[J];党史文苑;2013年14期
10 张淑复;;《湘鄂赣苏区文献资料选编》正式定稿[J];湖南档案;1982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左聪;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在本土揭幕[N];黄石日报;2012年
2 记者 许明峰;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在修水举办[N];九江日报;2010年
3 首席记者 李亦恩;第三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在平江举行[N];岳阳日报;2014年
4 记者 刘军 实习生 凌丽芝;84位游击队员长眠薯窖水塘[N];长沙晚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太林;湘鄂赣边区的中共动员与农民革命(1923-1929)[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伯凯;湘鄂赣苏区肃反运动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63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6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