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后国民政府对战时留日学生的甄审政策
本文关键词:论战后国民政府对战时留日学生的甄审政策
【摘要】:抗战时期,沦陷区有大量学生到日本留学。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开始对战时留日学生进行甄审。国民政府开展留日学生甄审是想战后在教育界重塑政权合法性,重振教育权威,以寻求留日学生对国民政府的认同。同时,留日学生甄审也是在战后社会对节操和德行大肆张扬的背景下开展的,因而对战时留日学生的甄审无形中就含有一种道德价值判断的成分,造成了留日学生对甄审政策的反弹,加上留日学生甄审党训色彩的浓重,也很难收到回笼人心之功效。最终,国民政府力图通过甄审举措来实现威权重塑、人心内附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66
【正文快照】: 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七七事变爆发前,日本几乎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其中1929年达到了1025人,比到其他国家留学人数的总和还要多,但到1931年,由于九一八事变,留日学生锐减,降至83人。但此后几年,留日人数又逐年增加,都超过了到其他国家的留学人数。1但是,七七事变的爆发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奇生;沦陷区伪政权下的留日教育[J];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02期
2 王春南;南京国民政府对抗战期间留日学生的甄审[J];历史档案;1994年01期
3 燕继荣;政治统治的要素和基础——关于政治合法性研究的一般理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怀君;汝绪华;;儒法专制主义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艾智科;;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研究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3 王庆锋;肖佳;;公安政策基本属性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潘建中;潘林昶;;关于政府动用警察权的理性思考[J];公安研究;2007年01期
5 李鸣;;试论清代小说的道德伦理教育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10期
6 杨建平;;浅论执政合法性视野下的协商民主[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郭贵儒;华北沦陷区日伪奴化教育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江畅;罗金远;;湖北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孔繁岭;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03期
10 雷震,董继祥;浅析人我兼顾的儒家价值观模式[J];理论月刊;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艳萍;中国传统家具造物伦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4 徐长春;国际政治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温敬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邱世鸿;理学影响下的宋代书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韩建立;《艺文类聚》编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贺金林;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复员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9 李雅梅;南宋川南墓葬石刻艺术与计算机图像识别应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政府合法性的维护与构建[D];河南大学;2011年
2 宋爽;从合法性到合理性的转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秋红;抗战时期日伪在河北的奴化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敏;论《淮南子》的德育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召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相通与契合[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忠于;中国佛教孝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王丹;从圣坛走向衰微[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依群;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及相关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郑亚红;河北沦陷区日伪基层政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坤;儒道道德观的冲突与互补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雪梅;1918年留日学生救国团活动述评[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8期
2 乔兆红;湘籍留日学生与湖南近代化[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卓金秀,赵国兵;略论中国留日学生的拒俄爱国活动[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张永红;试论清末留日学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先导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2期
5 张U,
本文编号:1286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8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