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5 22:31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 工业化道路选择 苏联模式 影响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当时美苏两大阵营对垒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现实困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榜样作用等多重因素,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不仅使新中国迅速走出了屡受战争破坏的阴霾,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而且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这种工业化道路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轻工业发展滞后、农业投入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等。
【作者单位】: 哈尔滨学院思政部;
【分类号】:F429;K27
【正文快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之所以选择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道路,是因为复杂的国际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苏联的榜样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学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道路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主要侧重于工业化所取得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群;论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战略的制订与实施[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2期

2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04期

3 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4期

4 朱佳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5期

5 董志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10期

6 石康;;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徐勇;现代化视野中的“三农问题”[J];理论月刊;2004年09期

8 王鲁宁 ,李志衡 ,崔革新;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探索和发展[J];理论学刊;1995年02期

9 孔寒冰;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确立:前提和表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09期

10 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梅;刘晓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研究述评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2 杜晓溪;赵鲲鹏;;城乡关系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3 宋月红;;陈云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J];北京党史;2011年05期

4 樊英;;试论我国农村的发展问题[J];北京农业;2011年09期

5 张小青;左伟江;;农民收入增长:基于经济因素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6 杨莎莎;;近十年来毛泽东计划经济思想研究述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曲延春;;论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形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毕彩云;;近年来毛泽东建国方略变化原因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曾长秋;刘宏艳;;近20年国内“三农”问题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鲁秀清;;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重新审视和反思[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士刚;;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原因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钟瑛;;建国初期新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与评价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董志凯;;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历史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奇;;中国学者有关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文成;韩洪军;黄集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环境保护的战略思考[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黎源;;权利追求与政策演变:农民进城就业的历史回顾及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纪晓华;;陈云与粮食统购统销研究述评[A];陈云研究述评(上册)[C];2004年

8 董志凯;;党领导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基本经验[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9 郑涛;;我国乡村价值演变及其特征探讨[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4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晓溪;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高建军;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贾冰;政府稳定偏好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朱碧波;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新红;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合法性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素英;我国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褚玉强;农村社会突出矛盾及其防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优;对中国纵向政府间“职责同构”模式的研究及反思[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书军;村民自治进程中的村民权利授予[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振东;农村改革进程中的乡镇政府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大伟;论我国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魏玉华;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法理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安国强;当前我国农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2 朱佳木;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6期

3 袁宝华;赴苏联谈判的日日夜夜[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01期

4 吴恩远;“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08期

5 张英红;户籍制度的历史回溯与改革前瞻[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6 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论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农业的矛盾[J];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04期

7 武力;略论五十年代前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J];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景海;;新型工业化道路[J];学术交流;2006年03期

2 孙淦;;在加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座谈会上的即席讲话[J];山花;2003年05期

3 王德忠;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障碍与对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曹水群;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兼对西藏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4年02期

5 吴雅杰;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孔文钊;;关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年24期

7 武力;石建国;;吸取历史智慧 彰显交叉学科魅力——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5期

8 李素贤;刘少奇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的回顾与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9 黄继忠;我国工业化道路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10 曹正;;余杭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J];杭州通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宏新;;对上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管见[A];论文选辑[C];2003年

2 孙君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张群山;;在“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黄钧儒;;“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开幕词[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倪沪平;;新工业化道路理论的经济分析和中国新工业化道路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陆定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与管理创新[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韦善宁;;关于广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8 徐海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9 刘欢;王健;李金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10 朱克勤;;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反思[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王 磊;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河南的小康社会[N];河南日报;2003年

2 陈文通;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N];人民日报;2003年

3 何爱国;中国新工业化道路之争[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黄晓虹(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副院长);构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基础[N];广西日报;2006年

5 彭元勋;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探索[N];金融时报;2007年

6 谭必文;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团结报;2007年

7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教授 陶利波;信息化、全球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N];哈尔滨日报;2007年

8 董世梅邋记者 胡敏;《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开题[N];四川日报;2008年

9 本报特邀评论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中国电子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甘肃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廷春;四川丘陵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高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及战略创新[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秋菊;东北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聪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何国勇;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董云鹏;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李菲;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尹衍梅;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解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崔艳萍;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春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燕华;论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道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D];武汉大学;2004年

8 徐伟;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薛体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会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域下我国的工业化道路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1293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93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