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和会在中国的反响
本文关键词:海牙和会在中国的反响
【摘要】: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会,在中国受到了部分报刊、知识界人士和官员的关注。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其对和会的评说,或表达了对"弭兵"的期望,支持中国通过参与此类活动、研究国际法以改善自身处境;或对和会的成效表示了疑虑,强调国际政治是强权国家支配的实质。作为和会的参与者,清政府也表现出期望与疑虑并存的态度,折射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现实地位。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6
【正文快照】: 1899、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推动了国际法特别是战争法的制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和平运动的重要事件。清政府作为受邀方,派代表参与了两次和会。1在此期间,国内部分报刊和朝野人士对海牙和会予以持续关注,其对和会的观察和评论,反映了清末知识界和官员对国际政治的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征祥出席海牙保和会奏折两件[J];民国档案;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昕,付建舟,王剑萍;略谈清末民初的“新聊斋”[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2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宋建设;日本大陆政策、俄国远东政策与中国东北[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双见;;试析晚清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魏义霞;对人的不同界定与模塑:古代与近代人生哲学的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6 金晶;;张之洞与中美华工交涉[J];八桂侨刊;2006年04期
7 胡黎霞;;吉林东南边疆的形成及其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苏久青;苑宏光;;陈昭常与“间岛”交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昝爱民;李珍梅;;从康有为的“大同世界”看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10 王开玺;;清代的外交礼仪之争与文化传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军;;浅论近代广西龙州铁路之筹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贾小叶;;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5 达日夫;中东铁路与东蒙古[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史明文;《新疆图志》版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冷舜安;当代中国性别和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秀娟;民国律师执业活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一帆;清末地理大测绘:以光绪《会典舆图》为中心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超;清末文字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波;晚清政府接受和运用国际法过程中的失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殷欣;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俄国远东政的嬗变(1895-1904)[D];南京大学;2011年
6 江锦云;清末铁路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雄;伍廷芳与共和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勇;日俄战争前后留日学生心态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易中梅;民初外交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江静;晚清驻外公使与清政府教育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8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9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