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1937年平民教育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1923-1937年平民教育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社会 平民 教育思想 学术价值 社会影响
【摘要】:1923-1937年平民教育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由1923年晏阳初的平教会为发端,中国知识分子对平民教育问题的思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他们特别关注教育,关注平民,关注农村,试图寻求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出路,在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梁漱溟在山东创办乡村研究院,广为传播平民教育思想。为将理论付诸实践,晏阳初、梁漱溟分别在定县和邹平进行了研究实验,随后无锡试验、徐公桥实验、乌江实验、镇平实验、江宁实验等由先进知识分子相继开展。他们在中国各地乡村进行新思想、新道德、新知识、新文化、新技术、新技能的实践,取得了重大进展与优异成绩。 平民教育思想的传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其所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基督思想分不开。近代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之时代,内有封建主义顽固势力,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威胁,在西学东渐之风影响下,东西方文化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冲撞与摩擦,出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转型,加之占中国教育界主导地位的科举制的瓦解,传统教育模式被人们抛弃,教育思想领域开始活跃,因而知识界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道路进行了新探索,平民教育思想便应运而生,成为近代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创新。 平民教育思想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思想,其自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平民性、参与群体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适用对象的平等性等几个方面。平民教育思想的研究,在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拓宽了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开辟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新天地,丰富了社会史研究的视野。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其推行社会化教育,活跃平民生活;发展平民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事业,普及平民的教育;平民教育思想的传播,促就爱国救亡的社会意识。但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平民教育思想并未触及封建的社会秩序,只是单纯以仁爱为基点,倡导从基层教育以救中国,虽有个别地方官员的支持,然而知识分子的力量终究有限,这种平民教育的方式不可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进步,后因抗战全面爆发而逐渐消失。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吕茂;;从农业引发工业: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模式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胥仕元;教育:梁漱溟乡村建设之途径[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3期
3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读书;2001年12期
4 李在全;;抗战时期湖南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周逸先;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方法论初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6 刘秀江;梁漱溟的生命哲学观与乡村教育理论述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7 蒋伟国;抗战时期平教会的农民抗战教育[J];民国档案;1996年01期
8 孙林;晏阳初与民国时期的平民教育[J];民国档案;1998年03期
9 郝宏桂;;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启示[J];民国档案;2006年04期
10 宋恩荣;梁漱溟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爱景;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旺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的现代化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杜俊华;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平民教育运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琦;晏阳初乡村教育实践的现代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何飞;陶行知、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1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30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