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25 11:20

  本文关键词: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出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中流砥柱


【摘要】:本文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基本遵循、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制胜法宝等四个方面深入全面地阐述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牺牲奋斗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共同谱写的辉煌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作者单位】: 中央党史研究室;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关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涉及抗战时期国共两党自身及其各自所领导武装队伍的状况、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状况等多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主要表现在国共对抗日战争进程的作用力与影响力如何。抗日战争是一个长达14年的历史过程,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盾;再论中共抗战后期军事战略的几个问题[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2 唐正芒;毛泽东论中国大革命胜利考析——兼论对陈独秀的历史评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3 胡忠明;;和战之间——战后中共建国方针之演变(1945年8月-1946年11月)[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4 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5 刘国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6 张平;孙成武;;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土地问题的探索及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沙健孙;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姜建中;;陈独秀拒赴莫斯科再评价[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9 李颖;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共七大[J];北京党史;2005年06期

10 丁卫平;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本质区别[J];长白学刊;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尤文;;用科学发展观目标牵引现实的变革与创新[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尤文;;领导思维创新与科学发展——否定、重组与融合的辩证统一[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美华;夏正伟;;试论日本投降后在江南地区的缴械[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中国政治发展演变述论[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5 孙欲声;;二十世纪伟人论中国新式资本主义[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建勇;;试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民问题的解决及其启示[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雷国珍;;毛泽东论党内民主[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8 王光升;曹芳;;毛泽东邓小平行政人格观比较研究[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9 李洪奎;;关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及其性质“不够了解”之质疑——从七大看毛泽东对大工业的了解[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10 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晓丽;普通高等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全海;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信林;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郝首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刘淑阶;毛泽东党的领导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艾国;党员权利的实现与党内民主建设[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2 马桂瑞;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富营;中国共产党的乡村认知与革命模式的探寻(1921-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成名;毛泽东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5 姜甜甜;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启示[D];辽宁大学;2011年

6 吴熙威;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与蒋介石争夺和平话语权问题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彭燕;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D];南昌大学;2011年

8 罗玲玲;毛泽东创新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吴旭晗;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郭琳;毛泽东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伟;;“保盟”对抗战敌后战场医疗工作的贡献[J];军事历史研究;2009年04期

2 胡德坤;;中国敌后战场的抗战与日本“治安战”的失败[J];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03期

3 张业赏;国民党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4 林雄辉;王其林;;论抗日敌后战场的卫生医疗工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5 童志强;谁真抗战,历史自会评说——华中敌后战场军事斗争概述[J];党史文苑;1995年05期

6 戚厚杰;鲁苏战区的兴亡——国民党敌后战场再探[J];民国档案;1996年03期

7 杨圣清;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研究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03期

8 宋丽娟;;坚强的阵地 伟大的胜利——论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J];才智;2009年32期

9 张业赏;论国民党军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J];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01期

10 ;活跃于敌后战场的民兵——《中共抗战概况》(节选)[J];档案天地;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小夏;;略论国民党抗日敌后战场[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2 刘庭华;;论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3 徐蓬;;鄂豫边区敌后战场对正面战场的策应[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4 范征夫;;试论茅山地区反“清乡”斗争[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5 胡士平;;淮南敌后的抗战文艺[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桑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7 阮家新;;关于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再探讨[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8 甄子明;;华中局和新四军部在黄花塘的业绩[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9 孙果达;;战略游击战历史地位新论[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10 唐培吉;;抗日战争和新四军[A];新四军研究(第一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宣良 梅世雄;形成两个战场,,是一大创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刘庭华;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N];学习时报;2005年

3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陈弘君;华南敌后战场开辟的历史意义[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张国育;借鉴历史开创未来[N];解放军报;2005年

5 寿晓松;抗战中坚 民族先锋[N];解放军报;2010年

6 ;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N];人民日报;2014年

7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徐焰;艰苦的抗战[N];解放军报;2014年

8 程舒伟;正视历史 面向未来[N];吉林日报;2005年

9 军事科学院 刘庭华;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N];中国国防报;2005年

10 记者 王经国;拼将热血筑长城[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海峰;1937年至1940年河北敌后战场国共关系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波;国民党敌后战场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周玉英;国共两党在安徽抗战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俊红;1935-1938年蒋介石抗战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32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332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