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婚恋中的“旧道德”现象
本文关键词: 五四时期 新女性 新思想旧道德 出处:《山西档案》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五四时期,不少知识女性的自由婚恋呈现新思想旧道德的特征。她们的婚恋行为虽以自由观念为外在表征,潜意识中以男权文化为特征的传统观念却依然根深蒂固的起着支配作用,致使自西方引入的婚恋自由观在中国发生异化。知识界虽然提出了一些改良建议,但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其效果并不明显,足见婚姻自由和女性解放和是一个长期的历程。
[Abstract]: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many intellectual women's free marriage and love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ideas and old morality. Their behavior of marriage and lov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cept of freedom. The subconscious traditional concept characterized by patriarchal culture is still deeply rooted in the dominant role, which leads to the alie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love freedom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 in China. Although the intellectual circles hav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social conditions,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so it is a long process of marriage freedom and female liberation.
【作者单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社科部;
【基金】:国家重大课题“20世纪中国婚姻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5ZDB050
【分类号】:K261;C913.68
【正文快照】: 自清末以来,不少改革者认为社会变革应以女性解放为基础,而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在于婚姻自由。五四时期不少女性虽以新女性自居,但却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痕迹,从而摇摆于新观念和旧传统之间,呈现“新思想旧道德”的状态。目前,学界对于知识女性婚姻的研究多侧重于独身问题或婚姻思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黎萍;试论近代中国妇女争取职业及职业平等权的斗争历程[J];近代史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栋亮;;试析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婚恋中的“旧道德”现象[J];山西档案;2016年04期
2 余华林;;民国时期妇女对职业与家事的两难抉择[J];中州学刊;2014年12期
3 张佩佩;;试论民国时期女子实业的创办及成功原因[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4期
4 池子华;庞向南;;中国知识女性角色的近代转型之表现——以吕碧城为例[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郭常英;李爱勇;;新时期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J];史学月刊;2009年12期
6 闵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7 周蕾;近五年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3期
8 闵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4年02期
9 王晓华;招聘职位的性别规定——两性阶层分化的起点[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爱民;;对后五四时期《新青年》同人“分裂”问题的认识[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2 沙健孙;;对五四时期两个重要问题的认识[J];百年潮;2009年06期
3 柴文华;;对五四时期激进思潮的反思[J];学术界;2009年04期
4 朱志敏;刘俐娜;;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生活概观[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杨国荣;科学的泛化及其历史意蕴——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再评价[J];哲学研究;1989年05期
6 钱理群;;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J];文学评论;1989年03期
7 朱汉国;五四时期国人向往社会主义的两点启示[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6期
8 徐胜萍;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9 刘国华;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劳动问题的认识[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艳国;;五四时期评孔思潮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丽;;五四时期罗素访京及其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5 王鑫磊;;从“青年与老年”之争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沟[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王岱英;;试论五四时期新诗中的爱国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东北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历史作用[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罗重一;;从五四时期的精神解放到当今的思想解放[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10 李腊生;詹爱霞;;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嬗变[N];光明日报;2009年
2 特邀撰搞人 徐春艳;五四时期中东铁路工人两次大罢工[N];中国档案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左玉河;重新认识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反孔批儒[N];团结报;2014年
4 惠州学院政法系历史学教授 关威;五四时期关于改良生活习俗的论争[N];团结报;2014年
5 高山;孔子及其学说在五四时期的命运[N];光明日报;2003年
6 陈漱渝;五四反传统精神之我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概念史”视野与五四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胜利;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段炼;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炜;晚清至五四时期女性身体观念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映;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姬文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革命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朋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社团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雒丽;五四时期“废督裁兵”思潮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王鹏艳;五四时期主要社会思潮的传播及当代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牟晓妮;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瑞锐;五四时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雅洁;论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晓芳;五四时期女子现代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夏浩;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9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45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