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前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的扩张
本文关键词: 日本海军 巡航警备 长江流域 中日关系 出处:《历史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甲午战争后,日本海军在对中国江海持续扩张过程中,以长江流域为重点,逐步将上海到重庆之间的区域都纳入其"巡航警备"范围之内,组成主要针对长江流域的舰队,为本国扩大市场、获取资源提供武力保障,并对沿岸民众反抗、革命运动和地方势力施压。从1917年下半年起,日舰常停泊于长江流域重要口岸;到20世纪20年代,面对中国反帝浪潮和地方动荡,日本海军日趋暴虐,派水兵上日船护航,并实现了对陆上设施的非法拥有,在上海和汉口形成河用炮舰组装能力。日本海军在扩张过程中,长期与英国保持协同关系。从中华民国建立到国民革命前,日舰在长江流域的实力和口岸分布大体上仅次于英国,成为日本侵华势力的重要分支。
[Abstract]: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during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rivers and seas in China, the Japanese navy gradually included the areas between Shanghai and Chongqing within the scope of its "cruising guard", focusing o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he formation of a fleet aimed mainly at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hich will provide the country with force to expand its market, secure resources, and resist the people along the coast,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and local forces.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1917. Japanese warships are often berthed at important port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1920s, in the face of Chinese anti-imperialist wave and local unrest, the Japanese navy increasingly oppressive, sent sailors on Japanese ships escort, and realized the illegal possession of land facilities. In Shanghai and Hankou the formation of river gunboat assembly capacity. The Japanese Navy in the process of expansion, long-term cooperation with Britain,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Japanese ship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s generally second only to that of Britain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ranch of Japanese invading forces against China.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晚清到抗战前夕长江流域与日本关系研究”(批准号2009JJD770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256
【正文快照】: 甲午战争后,日本海军以长江流域为重点,进行扩张。但迄今为止,这一问题仍是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中很薄弱的环节。①笔者通过研读以近代日本档案为主的新资料,②认为,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逐步将触角从上海延伸到重庆,竭力维护本国攫取的权益,打压长江流域的革命浪潮、反帝运动和对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林海波;;民国时期女子教育学制的发展变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魏隽如;汤倩;;高阳地名与文化[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金阿宁;王海胜;;近代中国私塾改良动因论析[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5 刘晓云;;民国初期北京社会教育述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胡勇;民国初年的林政论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许文果;;1919~1920年北京教育界索薪运动论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赵倩;;北平地区民众教育馆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发展(1933~1937)[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王蓉霞;;五卅运动期间英国对华政策的变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范玉红;;清末新政倡行图书馆的立场与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群;;民国时期河北旗地政策述略[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3 仇华飞;;试论1933年中美棉麦借款的得失[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4 李洪珍;;“民族主义”旗号下上海总商会的解散[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5 孔繁岭;;南京政府前期的留美教育[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6 单正平;;梁启超文学功能论的再认识[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金海;;日本在内蒙古确立殖民统治及其对蒙古民族运动的政策[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8 金以林;;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大学教育述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9 陈金龙;;论七七事变前中国佛教界的抗日活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10 武菁;;抗战时期的侨务政策与华侨的历史作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高晓东;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潮研究(1927-1937)[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1484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48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