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母良妻主义”与晚清文化转型
本文关键词: 贤母良妻 晚清 女学 文化转型 日本 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贤母良妻”源自儒家经典,却是日本明治时期的发明,在晚清又输入中国,成为文化转型时期的新名词。它保留了儒学经典中对于女性贞顺、慈淑、谦卑等品行的规定,却又增加了近代国家主义的意涵,成为晚清“兴女学”的基本依据,曾极大促进了中国女子教育合法化,同时也被革命派视为旧伦理而不断遭到质疑。贤母良妻主义对于晚清社会和文化现代转型的意义,就在这种矛盾张力中实现。
[Abstract]:"good Mother and good wife" originated from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ut was invented in the Meiji period of Japan. It was imported into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became a new term in the period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However, it also increased the meaning of modern nationalism and became the basic basis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women's schoo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legalization of women's educa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regarded as an old ethic by revolutionaries and was constantly questioned. The significance of good mothers and good wives to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and cul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s realized in this contradictory tens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徐新建;;现代中国的多元历史——从辛亥百年看多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兼容[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2 皮雷·林克;乐黛云;;艺术的地位——通过文学来研究现代中国的价值变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李龙;张晓黎;;“五四”与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建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徐波;;孙中山理论与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A];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建;;中国现代“文人”的一个范本[A];郭沫若研究(第六辑)[C];1988年
7 陈先初;刘旺华;;胡适与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拯;为现代中国锻造“坚强核心”[N];人民日报;2014年
2 本报驻东京记者 谢宗睿;日本观众看懂现代中国[N];光明日报;2014年
3 ;刘延东在现代中国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08年
4 ;为现代中国凝聚梦想力量[N];人民日报;2013年
5 陈平原;依旧“关注‘现代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4年
6 整理 怡华 编辑 李念;高瑞泉:探寻现代中国道路[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丁刚;创造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陈平原;告别《现代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叶隽;“现代中国”的文化理想[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以礼 书评人;美国学者剖析中国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段凌宇;现代中国的边地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叶兴艺;现代中国第三势力宪政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许峰;空间视野下的“现代”上海[D];上海大学;2012年
7 罗义华;论梁启超的“流质性”与转型期中国文学的现代品格[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yN;缝合的超载与叙事的困境[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龚润枝;雾中的风景[D];安徽大学;2016年
3 李衡;现代中国绘本的艺术特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新刚;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的文化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玲玲;女性:现代中国的社会学解读与文学批评[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瑞婕;《现代中国:简介》(第四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熊婕;现代中国中产女性时尚轨迹探究[D];汕头大学;2010年
8 吕杰;“晚期帝制中国”与“早期现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苑仁莹;中国水墨语境下的现代中国插画绘画的创作[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10 王长征;策略与认同——现代传媒与创造社“异军突起”[D];青岛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15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1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