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中的“国际定位”

发布时间:2018-02-22 02:31

  本文关键词: 民族复兴 赶超意识 世界主义 国际地位 出处:《河北学刊》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国际参照。中华民族复兴是相对于中华古代文明的繁荣昌盛、相对于近代西方文明的衰微与落后状况而言的,正视落后、意识到中华民族"不如夷",是民族复兴思想的起点。民族复兴有"恢复"之意,恢复中华民族世界领先的国际地位,是其中应有之义;赶超西方列强、恢复中国大国强国地位,成为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炽烈的中国梦。建构"世界之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目标;实行对外开放、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仅意味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也要求中华民族对国际社会尽到更大的责任,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谈到了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和平、对于世界经济、对于人类文化,应尽的责任、应发挥的作用。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the thought of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modern time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relative to the prosperity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decline and backwardness of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Realizing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is "inferior to Yi"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idea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store the leading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world and to catch up with and surpass the Western powers and restore the status of China as a great country and power, Chinese Dream, who has been an advanced Chinese since the Opium Wa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building "China of the World" and basing itself on the forest of world nations. Absorbing th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eans not only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romotion of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but also the greater responsibi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people of insight have talked about the role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should play for world peace, world economy, and human culture.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邓红;论忧患意识与民族复兴[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沈国平;;我从农村来——写给来自农村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人们[J];资源与发展;2006年01期

3 黎丽萍;;论政治文明建设与民族复兴[J];党史文苑;2011年06期

4 ;纪念辛亥百年 实现民族复兴[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晓光;赵建华;;百年一梦[J];歌曲;2014年06期

6 张岂之,刘文瑞;民族复兴与文化责任[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1期

7 邝厚勤;;美丽中国我的梦[J];歌曲;2013年03期

8 朱昒基;;把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J];对外大传播;2001年Z1期

9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诗成;项福库;;再论东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兼及中国近现代发展之基本经验[J];前沿;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胜;;民族复兴的问题、答案与逻辑——论新时期三大历史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下)[C];2012年

2 宋君修;;伦理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朱文华;;中华民族复兴视角下人的存在方式研究[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萧致治;;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奠基人[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5 袁银传;;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6 武建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内涵、实践与启示[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7 韦定广;;民族复兴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理论创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问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白中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中国命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9 白文娟;朝克;;“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10 ;后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民族复兴更待水到渠成[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2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贾壮;中华民族复兴62%是迂腐的数字迷恋[N];证券时报;2012年

3 法律学者 羽戈;民族复兴指数或成复兴的障碍[N];中国经营报;2012年

4 孔繁顺;科学发展推动民族复兴[N];解放军报;2012年

5 袁智 素娟 新仁 余进 胡泊 瑞琪 本报记者 曾佳;民族复兴梦要靠实干圆[N];抚州日报;2012年

6 本报评论员;高举旗帜,,迈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N];湖南日报;2012年

7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马西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N];文汇报;2012年

8 国防大学校长 王喜斌;在民族复兴道路上奋力实现强军梦[N];解放军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任壮;振兴中医药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10 记者 冯芸;汇集力量 勇于担当圆梦崛起 民族复兴[N];河南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娟娟;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任梦梦;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复兴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付军;“九一八”后民族复兴思潮影响下的教育与民族复兴问题的讨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江唯;民族性的书写:论抗战时期民族复兴话语下的史学研究(1931-1945)[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吕少娇;毛泽东的民族复兴实践浅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6 范子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商烨;《复兴月刊》与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复兴思潮[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8 梁世统;“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话语下国人对德国的认知[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雨婷;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10 白健;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研究[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4年



本文编号:1523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23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