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两湖地区的市场体系

发布时间:2018-03-05 13:00

  本文选题:近代 切入点:两湖地区 出处:《安徽史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地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市场体系的形成及其变迁。就两湖地区而言,近代时期的市场体系与传统时代已有重大变异,不过这种变异的基础部分地根植于传统。以省区为视域,汉口进入近代之后继续保持其湖北商业中心之地位,而且更形扩展,拉大了中心地与腹地之经济差距。对比之下,湖南的情形与之不同:原有的商业中心发生位移,省区内部的经济差异性有所减小,若干重要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趋于均衡。无论通商口岸及其腹地之变迁,抑或对外贸易和长距离贩运贸易,近代两湖市场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缺陷。
[Abstract]:One of the core problems of economic geography is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e market system. As far as the two lakes are concerned, the market system in modern times has changed greatly from the traditional times. However, the basis of this variation is partly rooted in tradition. Taking the province as the perspective, Hankou has continued to maintain its position as a commercial center of Hubei after entering modern times, and has expanded even further, widening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hinterland. In contrast, The situation in Hunan is different: the original commercial center shifts, the economic difference within the province decreases, and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several important cities tend to be balanced, regardless of the changes of commercial ports and their hinterland, Or foreign trade and long-distance trafficking trade, there are structural defects in the market system of the two lakes in modern tim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F729;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植清;;鸦片战争前汉口镇商业资本的发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鑫宏;;1920年华北五省旱灾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2 王鑫宏;;近代河南美棉种植及产生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3 徐涛;;抗战后期四川农村经济发展衰退原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4 徐涛;;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及其对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5 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庄安正;马强;;“土产土销”营销方针与南通大生纱厂的衰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郝庆合;殷毅;;京张铁路与天津近代物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于新娟;;甲午战前五十年中国棉织品进口贸易的整体态势[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9 彭红英;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李海英;;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经济动因[J];商业研究;2005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刚;王莹莹;;在“名”与“实”之间——重释《风景》兼及“新写实小说”的“起源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2 宋守鹏;;论职业教育思潮兴起的历史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张或定;张劲峰;张哨峰;;清代武昌“其成丰号”银元柒两票系伪造[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4 王敦琴;;张謇成败辩证观[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吴海波;罗习珍;;20世纪以来中国私盐史研究述评[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6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鸿谟;;近代中国城乡经济改组初探[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8 张景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王方中;;1927~1937年间的中国对外贸易[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10 铃木智夫;池步洲;丁日初;;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创设过程[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赵国壮;从“自由市场”到“统制市场”:四川沱江流域蔗糖经济研究(1911~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彦林;当代中国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关系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毕昱文;1912-1928年长芦盐区缉私武装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申玉山;长芦盐税研究(1912-1928)[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抗战时期国统区农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兴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湖南植棉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苏俊华;民国时期安化黑茶业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4 管宏平;常德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学;2010年

5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6 胡卫星;近代江西新式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苗苗;对赣闽边农村民间借贷利率的再认识[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彭勃;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杨修志;山东省城市体系济—青双核结构空间关系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施道清;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胜生;清代两湖地区的玉米和甘薯[J];中国农史;1993年03期

2 张家炎;十年来两湖地区暨江汉平原明清经济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01期

3 唐春波;北伐军率先攻打两湖地区的原因探析[J];晋阳学刊;2003年06期

4 江凌;;试论两湖地区文化的基本特性[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谭天星;清前期两湖地区粮食产量问题探讨[J];中国农史;1987年03期

6 江凌;;两湖地区太平天国的出版业[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7 廖辅叔;近代中国第一个合唱女指挥周淑安[J];人民音乐;1982年06期

8 庄春波;舜征三苗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9 张海林;重评近代广州绅民的“反入城斗争”——兼论近代中国应付西方挑战的合理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杨声;;第二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讨论会综述[J];文史哲;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渭滨;;我读《近代中国》[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编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4 O.J.;;《近代中国商业革命》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6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丁日初;陈绛;沈祖炜;;致读者[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李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彦华;透过中山路可窥未来理想社会[N];中山日报;2009年

2 傅国涌;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国世相图[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驻天津记者 李佳;进一步做大“近代中国看天津”品牌[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李景端;福建:近代中国翻译家的故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近代中国的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平 母克勤 张璐 通讯员 刘玫;打响“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N];天津日报;2005年

7 刘梁;近代中国早期的地质学文献[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韩亚光;近代中国的两种趋势[N];团结报;2010年

9 宋钻友 本报记者 陈恒才;近30位香山籍名人叱咤上海滩[N];中山日报;2010年

10 马照南;具有世界眼光的爱国者[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功成;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聂长久;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学;2008年

6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7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其文;近代中国企业的广告促销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9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兵;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移植性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猛;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及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8年

3 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华平;中国民营铁路及其发展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唐波;近代中国和印度农业商品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季剑;近代江苏职业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袁秋芸;从民国时期的《妇女杂志》看中国近代婚礼服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9年

9 程华庚;《云起轩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聂会会;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女性参与”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0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70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