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区殖民统治下的强权文化机制论说
本文选题:东北 切入点:沦陷区 出处:《北方论丛》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日本侵略者在其14年的殖民统治中,虽然完成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再疆域化,但文化的再疆域化并非那么容易。由于日本族群地理形态的影响及其对单一身份的认同观念,使日本军国主义向外扩张、侵略他族时,也企图用其暴力文化观念和单一身份认同,以及制定一系列的强权文化机制改变其统治下的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系统,这就必然会在殖民/被殖民、统治/被统治之间产生极大的偏差与对抗。在侵略者对东北沦陷区文化再疆域化过程中,中华民族多元共生的文化传统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为东北沦陷区的广大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强权文化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使侵略者的文化殖民最终以失败告终。
[Abstract]:The Japanese invaders in the 14 years of colonial rule, although the completion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but the reterritorialization is not so eas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geography and ethnic identity of a single identity, the Japanese militarist aggression expansion, he also attempted to use the family. The concept of a culture of violence and a single identity, and formulated a series of power culture change mechanism of multi cultur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under the rule of the system, it is inevitable in the colonial / colonial rule, bias and confrontation / great rule. In the invasion of northeast occupied areas reterritori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e, cultural spirit symbiotic divers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ully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of northeast occupied areas against Japanese invaders power culture mechanism provides a strong support, the aggressors The cultural colonies ended in failure.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一般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新旧诗学互训”(11YJA751069)
【分类号】:K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傅道彬,王秀臣;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九来;;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杨雯雯;汤美佳;;论日本女性地位从古代到近世的变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唐永亮,岳永杰;武士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兼论日本现代化的动力[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6 马丽敏;;清代中后期经学家的戏曲观——以焦循与俞樾为中心[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7 解晓东;;日本保守主义政治传统与天皇制关系论说[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8 米卫娜;;日伪时期北平市日侨职业问题探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9 季淑芬;试论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的移民[J];北方文物;1995年03期
10 赵宁,贾雪虹;日本关东军的对苏战略与苦难的中国劳工[J];北方文物;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在军;;资本主义初期中西工商业家族继承方式比较[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郭卫东;;时代转换之际的变相——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岑春煊为案例[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李向平;陈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陈春萍;;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孙吴胜山要塞探秘[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04期)[C];2011年
6 易惠莉;;盛宣怀在汉冶萍公司成立前的日本借款论析[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7 马铭德;;辛亥革命与赵凤昌[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8 易惠莉;;关于山田良政的研究[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9 马铭德;;辛亥革命与赵凤昌[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夏刚;;杨锐年谱简编[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敏;论战时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战争资源的掠夺(194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波;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维;20世纪20年代“门户开放”原则下的美国对华政策[D];苏州大学;2010年
5 端龙云;南京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27-1937)[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雯雯;李瑞清年谱[D];南昌大学;2010年
7 王青;日本侵华期间“大陆新娘”政策研究(1931-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妮娜;论日语谚语中的家庭伦理[D];西北大学;2011年
9 吴园林;财权·政权·宪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王妍;近代日本学校军国主义教育历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毅;;改革开放需要新的文化机制[J];柴达木开发研究;1989年04期
2 袁庆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朝鲜电影在中国大陆传播的文化机制——以《看不见的战线》为例[J];燕赵学术;2014年01期
3 禹建湘;;20世纪以来文学中乡土想像的文化机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春雨;关于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5年11期
5 李兰宜;;浅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形成的历史文化机制[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1期
6 张华;刘宗明;;现代家具审美的文化机制解读[J];艺术百家;2013年S1期
7 罗书华;中国传奇喜剧英雄发生的文化机制[J];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06期
8 李二民;;传统与未来[J];书城;2005年06期
9 张建雄;对联产生的文化机制及其俗化变异[J];大理师专学报;1999年Z1期
10 冷成金;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益波 浙江省新昌县人事局;企业文化机制建设刍议[N];中国人事报;2009年
2 刘悠扬;创新文化机制 推动发展繁荣[N];深圳商报;2008年
3 闻青;激活农村文化机制[N];闽北日报;2006年
4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顾肖荣 王佩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文化机制建设[N];文汇报;2012年
5 记者罗虎;我市强化文化机制机构改革[N];白银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1615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1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