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来自中国学界的观察

发布时间:2018-03-19 06:17

  本文选题:日本人 切入点:南京大屠杀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37年12月,日军开始南京大屠杀不久,日本政府和军队上层即知晓这一惨案,不少日本人通过报刊或其他渠道也隐约知道"南京事件"的存在。战后初期,南京大屠杀通过原日军官兵、外交官和随军记者的日记与回忆以及东京审判和美国的"日本人再教育计划",成为日本社会的一个公开事实,甚至进入历史教科书。冷战开启后,美国转变对日政策,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度日渐降低。直到1972年中日复交前后,才再次引起日本社会关注。与之同时,日本保守派和右翼分子美化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错误言行,受到进步人士的谴责和批驳,形成了肯定派、虚构派、中间派围绕南京大屠杀的"论争史",引起了中国各界高度关注。中国人如何看待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认识,不仅反映了中国学界对这一历史认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而且体现出其在中日关系中的特殊位置与影响。
[Abstract]:In December 1937, soon after the Japanese army began the Nanjing Massacr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the upper ranks of the army became aware of the tragedy, and many Japanese knew vaguely about the existence of the "Nanjing incident" through newspapers and other channels. The Nanjing Massacre became an open fact of Japanese society through the diaries and memories of former Japanese officers and men, diplomats and accompanying journalists, as well as the Tokyo trial and the "Japanese re-education program" of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Cold War, it even entered a history textbook. When the United States changed its policy towards Japan, Japanese people paid less and less attention to the Nanjing Massacre. It was only around middle of 1972,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umption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that it again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Japanes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Japanese conservatives and right-wing elements beautified the history of aggression. The denial of the wrong words and deeds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was condemned and criticized by the progressive personages, forming a positive faction and a fictitious faction. The "history of controversy" of the centrists over the Nanjing Massacre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China. How the Chinese view the Nanjing Massacre of the Japanese not only reflects the concern and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academic community on this issue of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It also reflects its special position and influence in th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KZD021)
【分类号】:K265.6;K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飞;;为历史的真实而诉 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三起诉讼[J];法治时代;2002年08期

2 王燕虹;德国国家档案馆为何藏有南京大屠杀史料[J];江苏地方志;2005年05期

3 经盛鸿;;日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实小说及其遭遇[J];钟山风雨;2009年03期

4 姜良芹;;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以英西意苏等国为中心的考察[J];民国档案;2012年04期

5 刘柠;;日本人怎么看待南京大屠杀[J];炎黄春秋;2013年06期

6 刘毅;;《围绕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新的争论点》择要[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7 王山峰;张国松;;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群体心理[J];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1年02期

8 笠原十九司;芦鹏;;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与历史学——败战之后日本国民对历史的“遗忘”[J];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02期

9 ;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威尔逊日记[J];中国档案;1995年04期

10 吴志荣;;南京大屠杀刽子手的下场[J];当代军事文摘;2005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周庆安;直面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弥合中日关系的起点[N];东方早报;2005年

2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朱小平;南京大屠杀首犯何以逃脱极刑?[N];北京日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罗静 记者 朱凯 谈洁;真相·呼吁——不让悲剧重演[N];南京日报;2007年

4 媒体人士 河西;中日之间“相互缠绕的历史”仍将继续[N];东方早报;2009年

5 曹雨 吉也 本报记者 郑贝妮;历史不仅需要铭记[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王岚;美国外交关系档案中记录的日军侵华暴行罪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7 张生 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教授;东京审判中日方证人的集体伪证及其后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驻德国记者 黄发红;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N];人民日报;2014年

9 左页;审查历史不是审判战败国[N];经济观察报;2012年



本文编号:1633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33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