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刊的盈利模式_《西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6 12:35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3年

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

刘文婷  

【摘要】:报刊是报纸和期刊的总称,是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发展的第一类大众传播媒介,他给我们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提供了便利。其中,商业报刊更是首当其冲。他从七十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结束,经历了一场近代新闻史上最为绚烂的世纪浪潮。 中国近代的商业报刊,主要包括在华外商所创办的报纸和国民自办的资本主义报刊,早期多为在华外商所办,一来他们经验丰富,二来资金充足,三来特权较多。虽然近代商业报刊的开拓者不是国人,但这些早期的报刊对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的影响不容忽视。他们不仅开拓了国人的视野,引领了创办商业报刊的潮流,还培养了一批早期的优秀报业人才,并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为之后的报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后来渐渐的随着国人办报意识的觉醒,商业报刊的创办潮流也随之而来,于是国人商报开始崛起了。在之前外商打下的广阔市场的前景下,国人或是自创,或是接手,开办起来都如鱼得水。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国内商报的繁荣期,这期间外商所创办的商业报刊几乎绝迹,在国内取而代之的都是由国人自主经营的。而且在欧美其他地区报业集团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报团雏形。但最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成形。后来又因为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的原因,国内各行各业都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社会动乱,民众苦不堪言,当时当景,报刊也大受影响,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各商业大报相继停业,仅剩下个别商报(如新记《大公报》),但却随着公私合营而收为国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民自办的资本主义商业报刊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官商,二是民营。在漫长的近代商业报刊史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民营商业报刊。这些报刊中,有纯粹商业性质的,如早期自办商业报刊王韬的《循环日报》,实则商业化程度并不高。而相比之下外商的《申报》《新闻报》这样的商业大报在企业化运作上面就显得成熟许多。也有从半政半商转为纯商业性质的,如20世纪初的《大公报》、《东方杂志》、《时事新报》等都是后期逐渐走向商业化的。与此同时,国人资本家也逐渐接手外商所办商业大报,国人商业报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有人认为《申报》所有权的转让是国人商业报刊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近代中国的商业报刊虽说是外报的翻版而来的,但也有其自身具备的条件才能造就中期辉煌的发展和繁荣。这其中最关键的非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给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由于建立在市场经济土壤之上的商业报刊的长足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结伴而行的,所以资本主义是否能充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商业报刊的发展。而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又给近代报业带来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体系,这对于需要稳定市场的商业报刊来说是非常需要的现实基础。但由于新闻传播理念的不足,新闻媒体的大众化程度不高,企业化运作也不成熟等原因,中国的报刊晚于西方200年,报刊的商业化和企业集团化运营的情况出现比西方落后了大约二三十年,办报水平差距也很大,本可继续向前发展,但却因为时局动荡和倍受压迫,而错失了机遇。 然而无论是商业报刊还是政论报刊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言论自由的空间,而这种环境和空间则需要政治上给予支持。但当时当局,只有不顾一切的打压和迫害。这对报刊业的发展实在不利。近代报刊只能转至租界寻求庇护才能创办;经济独立又是言论独立的基础和前提,经济上的无法独立也是国人办报比不上外商办报的原因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忙于外战,对国内社会经济的管制有所放松,各行各业均不同程度的获得了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这也为后来优秀报人的报团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先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根据其阶段性特征把整个商业报刊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外商商报垄断期、国人商报崛起期、国内商报繁荣期和商业报刊衰退期。然后再按照区域划分来着重谈论了香港、上海和京津地区的商业报刊发展状况,并做了一定的比较分析。继而再重点讨论近代商业报刊在鼎盛时期的托拉斯趋势以及带给我们现今报刊的经营启示。最后从整体上对我国近代商业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近代商业报刊的辉煌是不容忽视的,他对推动近代中国的历史向前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个中的史料价值以及带给我们当代报业的经营启示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在新世纪传媒业异常繁荣的今天,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的灿烂,带着对历史的尊重和敬意,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带着其他新兴传媒不可比拟的厚重感和优越性,以创新精神为我们的动力源泉,势必继承和发扬近代报刊的奋斗精神,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肩负起传统媒介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9.29;K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毅;;近代民族报业资本诞生的历史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张继木;曾宪明;;租界对中国民营报业影响论析[J];当代传播;2008年03期

3 赵战花;来向武;;近代民营报纸企业化的路径选择——以《申报·本埠增刊》为例[J];当代传播;2010年04期

4 郑凤霞;张顺兴;;近代日本报业对中国新闻业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7年04期

5 罗翔宇;中西方大众传媒的源起与分野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陈超;;试论传教士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影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邱捷;近代报刊与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以研究清末民初的广东为例[J];民国档案;2003年04期

8 王炎龙;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阐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刘雪梅;浅议《申报》广告的阶段性演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张顺兴,张炜华,郑凤霞;中日报业发展历史及现状比较[J];东疆学刊;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耀国;[N];中华新闻报;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郑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终端”——略论徽典对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小坡;;论晚清徽商对徽州社会救济事业的扶持——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赈捐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马陵合;;公共舆论与晚清联美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邵雍;王惠怡;;《申报》对义和团运动的舆论导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姚远;;中国科技期刊源流与历史分期[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4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5 吉少甫;晓蓉;;明末“七千部西书”东来寻踪[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6 刘小燕;;试论外国人在华新闻媒介生存环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陈阳;;我国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张琪;;平面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10 刘舒;;从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看“融媒”时代的到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任文娇;浅探我国省级党报体育新闻求新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尹成;中国新闻奖的价值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昆励;论洪仁玕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7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吕晓敢;江西省报纸副刊的现状与走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毅;;近代民族报业资本诞生的历史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李虎;;东亚三国近代文化选择与成因考述[J];东疆学刊;2006年04期

3 邹振环;清末的国际移民及其在近代上海文化建构中的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邱捷;《香港华字日报》对研究辛亥革命的史料价值[J];广东史志;2002年02期

5 王晓吟;民国初年广东军政府述略[J];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01期

6 崔志海;论汪康年与《时务报》——兼谈汪梁之争的性质[J];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7 蓝鸿文;日本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在中国——为松本君平《新闻学》汉译本出版100周年而作[J];国际新闻界;2004年01期

8 邱捷;辛亥革命时期的粤商自治会[J];近代史研究;1982年03期

9 邱捷;清末广州居民的集庙议事[J];近代史研究;2003年02期

10 敖光旭;“商人政府”之梦——广东商团及“大商团主义”的历史考查[J];近代史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克恩·麦克雷迪;紫元;;值得深思的意见[J];杂技与魔术;1995年04期

2 刘俊祥;;试论19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之积极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3期

3 ;江苏省商业厅、江苏省商业研究会在镇江召开商业报刊发行工作会议[J];江苏商论;1985年07期

4 黄启韩;;《新青年》杂志的自我营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5 ;《现代商业》通联站站长会议九月底在启东市召开——江苏省商业厅杨任远厅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J];江苏商论;1993年10期

6 莽昱;获奖者——“滑稽的恐怖”[J];世界美术;2002年01期

7 魏泉;海水天风 琴瑟和鸣——记夏晓虹、陈平原二位先生[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2期

8 程丽红;在国业与家业之间——晚清报人陈范评议[J];史学集刊;2005年02期

9 王忠宏;;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化市场状况[J];文化月刊;1999年11期

10 张国洪;王小宁;;修志的意义及方法刍谈[J];青年记者;2007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德仓;;西藏报业发展报告[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2 袁晓光;贺海腾;肖志钢;;新技术支撑下的地方报业跨地域新闻资源整合[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3 唐志宏;费臻懿;;想象与现实——抗日时期西北报业发展的提议[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4 桑如海;张晓伟;罗树籽;;对重报集团“全媒体”信息化建设与流程再造的思考[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5 鲍艳;;打造宿迁报业传媒集团内部交流平台[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6 郑保卫;祁涛;;新时期中国报业改革与发展30年[A];新闻学论集(第21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辑[C];2008年

7 喻国明;戴元初;王维;徐伟伟;;中国数字报业发展的现况、问题与路径选择——基于我国数字报业实验室首批申报项目计划书的研究、统计与分析[A];新闻学论集(第19辑)[C];2007年

8 王守国;;当前我国报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兼论《都市报》的发展战略[A];中国传媒经济(第一辑)[C];2004年

9 段鹏举;;地市级报业管理对策探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李亮;陈明秀;;报业集团网络安全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李晓红;[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2 记者张华;[N];铜川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卓志华;[N];张家界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石蕴璞;[N];洛阳日报;2011年

5 记者 张义成 实习生 蒋诗;[N];南充日报;2011年

6 记者 裴聪;[N];西藏日报(汉);2011年

7 记者 张启民 牧人;[N];通辽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迁伟;[N];安康日报;2011年

9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N];文汇报;2011年

10 ;[N];驻马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铮;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组织变革[D];复旦大学;2012年

2 黄洪珍;从经营报纸到经营资源[D];武汉大学;2012年

3 赵曙光;我国报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张世海;中国报业的产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方晓红;晚清小说与晚清报刊发展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立勤;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张有春;中国报业产业价值创造能力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黄飞珏;中国大陆生活类周报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蔡尚伟;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赵建明;近代辽宁报业研究(1899-1949)[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婷;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梁涛;商业报刊文章的英汉互译[D];外交学院;2005年

3 孙鑫;英语商业新闻报道与商业报刊评论的体裁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杨静;北洋政府时期商业报纸现代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张晶晶;我国报业产业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倪霞;“数字报业”的盈利模式探寻[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韩丙祥;技术视阈下报业全媒体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王学容;我国上市报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9 王慧;论报业产业链功能的实现[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欧英男;数字化背景下报业全媒体转型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6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b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