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

发布时间:2018-03-26 11:47

  本文选题:《醒狮周报》 切入点:国家主义 出处:《安徽史学》2014年03期


【摘要】:《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年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家主义的共同兴趣和信仰。这一新型聚集途径的出现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密不可分,集中反映了"后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聚集方式与身份认同的产生。但《醒狮周报》撰稿人对"国家主义"的侧重点不尽一致,曾琦等人看重的是"国家主义"这块政治招牌,王光祈、余家菊等人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家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何炳松、邓叔耘等人则将兴趣放在国家主义学理的探索上。在长达两年(1924—1926)的办报过程中,随着《醒狮周报》本身思想主张的变化,以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其撰稿人队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分化。通过研究《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的情况,有助于把握1920年代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Abstract]:The writers of the Lion Dance Weekly were basically born between 1890-1900. Most of them studied in new urban schools in their youth, then went on to further their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t home or abroad, and their professional departments were concentrated in universities. New free industries, such as newspapers and publishing houses, are bound by the common interest and belief in nationalism,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It reflects the new way of gathering intellectuals and the emergence of identity, but the writers of Lion Dance Weekly do not have the same emphasis on "nationalism". What Zeng Qi and others value is the political signboard of "nationalism." Wang Guangqi, Yu Jiazu and others regard the revival of national culture as the proper meaning of "nationalism," he Bingsong. Deng Shuyun and others put their interest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heory of nationalism.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a newspaper for two years, from 1924-1926), with the change in the ideology of the Lion Dance Weekly and the arrival of the high tide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By studying the composition, aggreg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ontributors to the Lion Dance Weekly, It is helpful to grasp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e of nationalism in 1920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特别委托课题《中国梦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研究》(13@ZH018)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创新工程重大招标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敖光旭;;1920—1930年代国家主义派之内在文化理路[J];近代史研究;2006年02期

2 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J];开放时代;1999年04期

3 孙敦恒;吴宓与吴芳吉的交谊[J];民国春秋;1995年02期

4 沈卫威;;我所界定的“学衡派”[J];文艺争鸣;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大华;钟雪;;《新路》:大革命失败后批判国民党统治的第一刊——兼与《新月》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罗凌云;;想象的想象:绝壁图存的知识分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3 李阳;;18世纪初期英国知识分子道德启蒙的尝试——以《旁观者报》为中心的考察[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4 陈向明;;范式探索: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5 吴志强;舞蹈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侯建明;;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的论争[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7 赵炎才;;民初国家主义派道德教育思想透析[J];长江论坛;2010年03期

8 王烈琦;;启蒙、论证还是商谈?——也谈中国法学家与公众之关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李夫生;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先伦;;论抗战时期中间势力的参政轨迹[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铁;;媒介知识分子:公共性与议程设置[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维亚;赵步阳;曹千里;章澄;;民国文学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南京民国文学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元隆;;抗日战争对现代国家观念的锤炼[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峗;;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宋一苇;;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杨卫华;;传教士话语中的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以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A];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C];2013年

8 宣朝庆;;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民国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意义[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9 朱军;;现代都市边缘知识人的身份认同困境——以亭子间文人为例[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10 周宪;;艺术现代建构的文化逻辑[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国如;超越他者,,成为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孙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早期进程研究(1921-1938)[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才友;“赤”、“白”之间:赣西地区的中共革命、“围剿”与地方因应[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黄芸;战国政学关系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当前我国考试舞弊现象社会透视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聂苗;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曼;1935-1938年中国青年党的政治主张[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音;《民宪》的民主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世勇;文化权力合法性建构的情境与过程[D];吉林大学;2011年

7 武祥天;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政治诉求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万鹏;30年代初期自由知识分子抗日救亡主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婷婷;溃败·缱绻·拯救[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林茂;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话语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谢兴尧;我编专刊[J];读书;1995年01期

2 孙承希;析国家主义派的“新法家主义”与“生物史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闻黎明;闻一多与“大江会”──试析20年代留美学生的“国家主义观”[J];近代史研究;1996年04期

4 罗志田;中外矛盾与国内政争:北伐前后章太炎的“反赤”活动与言论[J];历史研究;1997年06期

5 陈炳辉;文化与国家——黑格尔国家哲学新论[J];政治学研究;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大华;曾科;;20世纪20年代《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J];安徽史学;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1667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67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4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