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规”与“国法”:国民党民众组训体系中的社团制度分析
本文选题:党规 切入点:国法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1927年4月,国民党在由革命党一跃而为执政党,其民众运动方针也由"运动"转向"组训"。具体方案是在党内设立民众训练委员会,颁布系列党内规章及政府法令,构建起以职业和社会团体为中心的民众组训体系。党规直接体现国民党试图重构党民关系的政治意旨,政府将之以国家法律形式予以推进,此正为以党训政的既定路径。职业及社会团体的政治与专业职能制度边界虽由此大体确立,但党规与国法的表达重点仍存差异,党政之间组织及主义的传导存在落差。国民党虽试图通过社会部改隶、强化党部督导等办法来调适组训体系之内存矛盾,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界在以商会、农会、工会及自由职业者公会等团体为中心讨论国家-社会关系、党民关系时,需要关注到职业团体在组训体系中的制度与实情。
[Abstract]:In April 1927, the Kuomintang leapt from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to the ruling party, and its popular movement policy changed from "movement" to "group training." the concrete plan was to set up a people's training committee within the Party, promulgate a series of inner-party regulations and government decrees. The party rules directly reflect the political intent of the Kuomintang in trying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will promote it in the form of state law. Although the boundaries of the political and professional functions of profession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generally established,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in the key points of the expression of party rules and national laws. There is a gap in the transmission of organization and doctrine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lthough the Kuomintang tried to adjust the memory contradictions of the training system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the social ministr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upervision of the Party branch, the results were not satisfactory. The academic circles used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peasant associations. Organizations such as trade unions and freelance associations focus on the discussion of state-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When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ystem and reality of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 training system.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2010年新世纪人才计划支持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众组训与社会控制”(NCET-10-04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工商同业公会与行业市场秩序”(10JJD770025)
【分类号】:D693;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焕鹏;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对人民团体的管制——以浙江省为中心[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陈长河;国民党政府社会部组织概况[J];民国档案;1991年02期
3 魏文享;制约、授权与规范——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同业公会的管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魏文享;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之现状与展望[J];近代史研究;2003年02期
5 尹倩;;中国近代自由职业群体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7年06期
6 魏文享;;职业团体与职业代表制下的“民意”建构——以1931年国民会议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11年03期
7 魏文享;;农会组织与国民党党农关系的重建(1927-1949)[J];江汉论坛;2008年06期
8 冯筱才;中国商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反思[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9 朱英,魏文享;行业习惯与国家法令——以1930年行规讨论案为中心的分析[J];历史研究;2004年06期
10 徐秀丽;;中国国民党党团述论(1924─1949)[J];历史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振强;近代中国对商会的早期认识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2 魏文享;雇主团体与劳资关系——近代工商同业公会与劳资纠纷的处理[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3 魏文享;;专业与统战:建国初期中共对工商同业公会的改造策略[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4 王国梁;;百年农会史研究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5 肖海军;;论我国商会制度的源起、演变与现状[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6 刘会军;徐晓飞;;国民革命中的农民动员与阶级斗争[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7 欧阳湘;;试论清末地方司法改革中的中央馆部与地方督抚之争[J];比较法研究;2008年04期
8 崔跃峰;1949~1958年北京市同业公会组织的演变[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兰天祥;;近代商人与辛亥革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钰;脱兴霞;;试论近代商会对市场的调控作用[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2 朱英;;再论国民党对商会的整顿改组[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3 冯筱才;;中国商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反思[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4 马敏;付海晏;;近20年来的中国商会史研究(1990~2009)[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桂珍;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6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钱海平;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郑慧;商会的经济学性质与集体行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碧涛;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勋;南京国民政府监狱行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曾方;民国时期民事调解制度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利明;国民党福建省各级党部研究(1937-1945)[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小宝;上海书业同业公会研究(1930-1937)[D];东华大学;2011年
7 高世伟;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8 杨帅;苏区司法体系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琳琳;吴经熊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兰波;中国传统相学及其近代化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近代北京的商会[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2 ;旧上海工商业同业公会评议价格史料[J];档案与史学;1994年02期
3 陈正卿;一部蕴藏丰富的珍贵大型史料集─—《上海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档案》缩微卷简介[J];档案与史学;1995年03期
4 冯绍霆;上海工商团体档案介绍[J];档案与史学;1999年04期
5 马长林;民国时期上海金融界银团机制探析[J];档案与史学;2000年06期
6 宋钻友;从会馆、公所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兼论政府与同业组织现代化的关系[J];档案与史学;2001年03期
7 朱榕;上海木业同业公会的近代化——以震巽木商公所为例[J];档案与史学;2001年03期
8 蔡勤禹;民国慈善团体述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高其才;论中国行会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及特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10 杨林生;中国近代律师身份定位刍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举办反动党、团、特务登记宣传要点[J];江西政报;1950年11期
2 宁起枷;;毕节地下党活动概况[J];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02期
3 刘俊民;试论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形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4 何萍;;盘县欠屯之战[J];贵州文史丛刊;1982年02期
5 严平;;平刚日记选辑(续三)[J];贵州文史丛刊;1983年02期
6 ;湖南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刊(1922—1949)(五)[J];湘潮;1984年05期
7 杨福茂;;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讨田战役”[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8 顾群;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湖南[J];求索;1985年05期
9 王淮冰;;有关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一则重要史料——叶剑英同志在南岳游击训练班[J];党史研究与教学;1985年05期
10 张广立;武汉解放战争时期大事简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又参将军对记者谈话控诉国民党当局消灭异己[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何克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A];何克希将军[C];1993年
3 刘万路;;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的政治军事原因浅析[A];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4 刘正民;;国民党爱国将士喋血荆楚[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5 陈同生;;出入波涛里——抗战回忆录之一[A];戎马书生——陈同生纪念文集[C];2001年
6 伏钧;;彭师长主持,陈毅军长亲躬抗大作指示[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7 王世泰;;策应国民党新编十一旅起义[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在选;;王仲廉援韩德勤攻淮北[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9 李世焱;;英明的决策[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四)[C];2005年
10 ;新编十一旅全体官兵起义通电[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博导 徐有威;魏斐德:以国际视野研究中国近代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戴敦峰;“攘外必先安内”走到尽头[N];南方周末;2005年
3 王勇 傅伟韬;中国青年党投靠国民党始末[N];团结报;2002年
4 何蜀;国民党为何要杀张澜、罗隆基[N];北京日报;2003年
5 耿守玄;国民党成立之初与宋教仁之死[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周口市政协文史委邋王羡荣 马毅堂;忆周口的四次解放[N];周口日报;2007年
7 胡宗奎;国民党起义将领的屯垦生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鞠向明 于路生 宋中华;理琪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N];中国档案报;2005年
9 廖桂洲;党在粤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N];韶关日报;2005年
10 金宝山;史东山与《八千里路云和月》[N];中国档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3 郑率;蒋介石与民末宪政[D];吉林大学;2009年
4 汪朝光;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别琳;保守政党与民初政制:进步党的政治参与及其与国民党的互动[D];四川大学;2006年
6 田守业;国民党改组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宋梅英;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孔祥宇;《现代评论》与中国政治[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闻丽;辛亥革命时期的政党观念[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益元;醴陵县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连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惩治腐败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顾树卫;蒋介石个人权力的发展演变(1927.4.18-1949.12)[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颖;抗日战争时期国际友人视野中的国共两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智丹;国民党应对宪政的政治举措[D];吉林大学;2005年
5 邹丽慧;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卓;法西斯主义在中国的困境及原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7 周鹤敏;国民党在湖北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媛;南京国民政府出版管理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佳群;试析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中新;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活动述论[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77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7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