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侨务与海外侨领:新加坡侨领吴寿珍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2:18

  本文选题:晚清 切入点:侨务新政 出处:《华侨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晚清是中国政府确立以海外设领、建立中华商务总会和近代华校等举措为标志的系统华侨政策的开端。自鸦片战争以来面临的“近代化”任务促使清政府日益认识到争取海外侨民认同、发挥侨民作用的重要性,始推一系列侨务新政举措。侨领作为政府侨务政策执行主体和侨众之间的媒介,在侨务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影响侨务政策成败和成效大小的关键因素。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吴寿珍便是晚清侨务发端时期、活跃在新加坡华人社会舞台上扮演着侨务要角的一位杰出侨领人物。吴寿珍(1855-1909),福建漳州诏安人。晚清侨务新政时期以新加坡为重镇的东南亚华侨社会涌现出来的一代侨商领袖的杰出代表。历任乐善社值董、天福宫协理、平粜局董、天福宫董事、华民政务司保良局局员等华社职务,与清政府保持紧密联系,捐得知府衔和道台衔,为少数拥有多个清政府高级官衔的富商之一。吴寿珍响应晚清“新政”,担任中国驻新加坡临时总领事,创设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与道南学堂,成为名噪一时的华社领袖。本文通过对吴寿珍一生侨领生涯的梳理,旨在探讨的是,在晚清政治变局和侨务新政的背景下,吴寿珍在推行侨务的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侨务的贡献;透过吴寿珍侨领一生的解读,解析政府与侨领的关系,以及侨领作用发挥的机制、途径及其对侨务成效的影响等,进而将中国因素作为变量,考察华人社会的近代转型。
[Abstract]:The late Qing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s an overseas govern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Business Association and the modern Chinese School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 systematic overseas Chinese policy. The task of "modernization" faced since the Opium War prompted the Qing government to increasing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winning the recognition of the overseas diaspora and playing its role as an expatriate. Starting with a series of measures of the New deal o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overseas Chinese leaders, as the media between the executive body of the government's overseas Chinese policy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policy. Wu Shou-chen,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was the beginning of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 outstanding overseas Chinese leader wh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ffairs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ingapore. Wu Shou-chen, 1855-1909, Zhaoan, Zhangzhou, Fujian. The emergence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during the New Policy of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 distinguished representative of a gener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 leaders. Associate Tianfugong, Director of Tianfu Palace, Director of Tianfu Palace, member of the Bureau of Bao and Liang Bureau of the Secretary for Home Affairs of China and other Chinese social service posts, they mainta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contribute to the tit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itle of Taoism and Taiwan. Wu Shou-chen responded to the "New deal"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by acting as the temporary Consul General of China in Singapore, and established the Chinese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the Donan School of study in Singapore. This paper, by combing Wu Shouzhen's life as an overseas Chinese leader, aims to explore the political chang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New deal o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Wu Shouzhen's role and contribution to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in promoting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through Wu Shouzhen's interpret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overseas Chinese,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channels, and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are analyzed. Then take the Chinese factor as the variable to investigat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52;K825.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瑾;;是历史巧合抑或是互动模式?——中国两次社会变革与新加坡华人的回应[J];世界民族;2009年03期

2 郭惠芬;;从文学视角看当代新加坡华人的文化与社会变迁[J];世界民族;2010年01期

3 李朋飞;;殖民时期新加坡华人慈善事业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陈晓蓉;;二战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教育探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3年02期

5 冯成豹;;新加坡的华语推广运动[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陈寿仁;;近三十年新加坡华人社会结构及其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摘要)[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9年04期

7 一木;;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的若干特点[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9年01期

8 沈立新;新加坡牛车水的历史变迁[J];八桂侨史;1992年03期

9 小项;;《新加坡华人今昔》将在新问世[J];国际人才交流;1993年11期

10 黄松赞;;论战后新加坡华人自立求存的新道路[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庄幸乐;;新加坡华人庆清明[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2 李金生;;新加坡闽人的谱牒与族史:文献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玉聪;王黎晨;;新加坡华人新移民与华族的冲突与融合[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天锡;;闽籍新加坡华人的传统节日活动窥探[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李一平;;新加坡的现代化与文化转型[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勇;;从族谱看新加坡福建人社群变迁[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彦;;新加坡华人青年婚姻家庭状况调查与分析[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怀;市领导会见新加坡驻厦总领事[N];厦门日报;2011年

2 钟雁明;广东与新加坡经贸成果具先导示范作用[N];国际商报;2006年

3 郭海方;史济春会见新加坡客人[N];河南日报;2007年

4 杜亚雄;多元的新加坡传统音乐[N];音乐周报;2006年

5 李小博;选美国,不如选新加坡[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时报记者 张伟伟 叶媛媛;“努力开创新加坡福建经贸往来新纪元”[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龙镇 通讯员 贾煊 蒋淑君;新加坡科技代表团智汇佛山[N];广东科技报;2012年

8 本报赴新加坡特派记者 王慧;新加坡 制度“管”出国家新形象[N];人民日报;2012年

9 南方日报评论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市长班”学员 周虎城;新加坡社会组织的仪轨建设[N];南方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周洋 通讯员 史永洁;新加坡,,一座值得开掘的“富矿”[N];淮安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研究(1819-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蓉;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性做法及其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林琳;当代新加坡华人宗教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雯;新加坡私立华语补习机构华语教育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4 董罡辉;中国大陆与新加坡小学德育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余莉敏(EU LI MIN);陈嘉庚对新加坡的贡献(1904-1950年)[D];浙江大学;2014年

6 沈逸婷;晚清侨务与海外侨领:新加坡侨领吴寿珍个案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7 白叶;社会变迁与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7年

8 曹韶玮;新加坡社区管理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贾冉冉;新加坡的社会变迁与福建会馆文化教育功能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姜丽萍;新加坡华语运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5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95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6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