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审与反甄审:战后国共在收复区角力的转折点
本文选题:教育甄审 切入点:反甄审 出处:《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对收复区教职员及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和毕业生进行的甄别审查,尽管涉及面不宽且在多方压力下草草收场,但却成为战后国共两党在收复区角力的转折点。甄审政策设计与实践中所贯穿的"正伪之辨"主题,事实上强加给甄审对象乃至整个收复区民众一种类似"国家之耻"的道德耻辱,而甄审结果与生存机会的结合,又给潜在受害者造成直接的心理打击与恐慌,故政策实施之初就激起强烈反弹。面对迅速蔓延的反抗运动,当局以变通方式勉力推进,结果不仅激化了矛盾,还暴露出政府虚与委蛇、内部失调的体制性弊端,导致公信力的丧失和政治权威根基的动摇。其间,中共地下组织利用补习班的入学便利和甄审引发的不满情绪,顺利介入反甄审运动,并按照"争取理解,培养信任,发展组织"的路线,逐步掌握了运动的领导权,成功地将战后学运从依靠政府争取合法权利引向反专制、争民主的轨道。在此基础上,中共加强舆论攻势,在国民政府心脏地带进一步扩张声势、壮大组织,为"第二条战线"准备了力量和基地。在两党力量和影响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国共政争之胜负已初见分晓。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carried out a screening review of the staff of the recovered areas, students and graduates of secondary schools and above, although it did not involve a wide range of areas and ended in a hasty manner under various pressures. However, it became a turning point in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in recovering the areas after the war. The them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right and false" ran through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verification policy. In fact, it has imposed a kind of moral humiliation similar to "national shame" on the people of the target and even the whole recovered area,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verification and the chances of survival has caused direct psychological shock and panic to the potential victims. Therefo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t aroused a strong rebound. In the face of the rapidly spreading resistance movement, the authorities tried to push forward in a flexible manner. As a result, the contradictions were not only intensified, but also the institutional malpractices of the government, the snake and the internal maladjustment were exposed. This has led to the loss of credibility and the destabilization of the foundation of political authority. In the meantime, the underground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ve successfully intervened in the anti-vetting campaign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onvenience of admission to cram schools and discontent caused by verification, and have developed trust in accordance with "striving for understanding and building trust." The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line gradually grasped the leadership of the movement and successfully led the postwar student movement from relying on the government for legitimate rights to an anti-autocratic and democratic track. On this basi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epped up its public opinion offensive. In the heart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we have further expanded the momentum, strengthened the organization, and prepared the strength and base for the "second front".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光明;抗战胜利后的教育甄审与反甄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灿华;;吏治腐败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败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谯宗林;;从五四运动谈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成功(教育);2010年05期
3 孙丽英;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J];党史文汇;2000年12期
4 殷昭鲁;王豹;;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教育甄审的政争[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6期
5 卢毅;;国民党军队政工的发展历程及其痼疾(1924-1949)——兼与中共军队相比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4期
6 周宁之;;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严海建;;现代社会政治变迁中的学生群体——以五四运动为论述中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汪朝光;全面内战初期国民党军事失利原因之辨析[J];民国档案;2005年01期
9 赵飞飞;殷昭鲁;;战后国民政府整合教育资源的尴尬尝试——以教育甄审为中心的考察[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2期
10 廖深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福建地方组织重视青年学生工作探究[J];福建党史月刊;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引言[A];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史(1953~2013)[C];2013年
2 袁成毅;;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计量化”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付秀荣;苟静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维度与全球化应对[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一辑)[C];2010年
4 李明全;邱荣霖;杜本文;;一度的失去 永久的怀念——枣阳暨鄂北苏区红色政权丧失原因初探[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5 刘伟;杨灿;;李大钊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拓荒者——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6 田武雄;;试析李大钊的“军阀”话语[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7 陈秀梅;;深入群众 依靠群众 尊重群众——建国后毛泽东处置群体闹事事件的方法和艺术[A];群众路线与科学领导[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姜丽静;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贺金林;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复员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5 肖起清;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汪润;“夺取汉学中心”的理念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7 陆道坤;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魏鹏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易琴;知识传授与学术探究: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陆卫明;;国民党统治垮台与中国革命胜利探因[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2 孔凡岭;中国国情与农民土地问题——谈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失败原因[J];齐鲁学刊;1991年04期
3 李黎明;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与国民党在大陆的败亡[J];齐鲁学刊;1997年05期
4 周念忠,祝灵君;从政治发展看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J];探索;1999年01期
5 许纪霖;;从参与爆炸危机到合法性危机——战后中国的历史一幕[J];探索与争鸣;1992年01期
6 许纪霖;;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政治衰败新论[J];探索与争鸣;1993年02期
7 刘长江,王守贵;国民党在台湾立足的一个原因[J];唯实;1996年Z1期
8 陈自芳;论中国近代官僚经济行为的矛盾特征及社会效应[J];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9 陈自芳;中国近代官僚私人资本的比较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03期
,本文编号:1700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0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