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广州党组织与国民党关系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8-04-04 10:06

  本文选题:第一次国共合作 切入点:广州党组织 出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广州党组织与国民党的关系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20年8月—1920年底陈独秀来广州前,广州党组织与国民党建立了联系,得到过陈炯明的帮助,但基本上是独立地开展工作;1921年春—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前,广州党组织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陈炯明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国民党进行了局部的合作;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广州党组织由支持陈炯明到最后服从中央的指示,与陈炯明决裂,支持孙中山,建立国共联合阵线。
[Abstract]:Before the first KMT cooperation, there was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uangzhou party organization and the Kuomintang: before Chen Duxiu came to Guangzhou from August 1920 to the end of 1920, the Guangzhou party organization established ties with the KMT and received the help of Chen Jiung-ming.But it was basically working independently; in the spring of 1921-before Chen Jiung-ming 's rebellion in June 1922,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Guangzhou established close ties with Chen Jiung-ming, a powerful local faction of the Kuomintang.There was partial cooperation with the KMT; in June 1922, before the first Congress of the KMT, the Guangzhou party organization broke away from the Central Committee by supporting Chen Jiong Ming and finally obeying instructions from the Central Committee, supported Sun Zhongshan and set up a United front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
【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广州党组织与国民党的关系”(11B45)
【分类号】:K262;D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俊凤;;广东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过程及特点[J];红广角;2010年10期

2 郭盈宏;中国共产党广州党组织早年与陈炯明的合作与决裂[J];岭南文史;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答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阈中的抗日战争[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亮;;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苗体君;;陈独秀对广州起义的正确认识与判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姜华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地位及意义[J];北京党史;2001年04期

5 马连儒;;斯大林加速中国大革命全面失败的三大错误[J];北京党史;2009年01期

6 萧健宁;略论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民问题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S1期

7 吴雁南;晚清思想解放潮流的崛起及其特色——兼论晚清民主运动的早熟性[J];毕节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8 张磊;;蔡和森对农民问题的理论探索[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9 王鹏程;张运洪;;大革命时期汪精卫急剧走向叛变的原由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徐德莉;;开拓与启航:蔡和森对群众工作的贡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庆霖;;民国时期河上肇的论著在中国的译介及译书版本之比较研究[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吴克辉;;浅析中共琼崖一大召开前后农民运动的发展[A];竹林里风雷——中共琼崖一大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9年

3 刘贵福;;中共对孙中山与张作霖结盟的态度评析(1921—1925)[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永春;;蔡和森对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贡献[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5 周锦涛;;早期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与中国国情的探索[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6 李峻;梁耕溥;;人民军队党内民主的基本经验[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7 姚兴富;;基督教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潮[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彦堂;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教育研究(1937-1949)[D];吉林大学;2011年

3 龚少情;独一执政党发展的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文治;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鲁法芹;《东方杂志》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涛;基于民主集中制视角下的群体决策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袁立莉;“东方文化派”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逯原;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我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1927.7-1937.7)[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玲香;蔡和森党建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原付川;晚清《西国近事汇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程涵;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祁婧;1921-1982: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超;日本学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思想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7 谭永清;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间势力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锦;中共对于国民党北伐的态度及其演变[D];湘潭大学;2011年

9 伍安;黄爱、庞人铨与湖南工人运动领导权的转移[D];湘潭大学;2011年

10 田小波;五四时期研究系社会改造思想述论[D];湖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志斌,钟莹峰;第一次国共合作“党内合作”方式再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2 丁晓强;中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策略演变[J];近代史研究;1990年05期

3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1998年04期

4 蒙光励;廖承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J];岭南文史;1994年02期

5 姚金果;“赢”与“输”的变换——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6 唐正芒,唐金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前后中共党员发展缓慢原因[J];求索;2004年11期

7 文霞;宋庆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张立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一张少见的北伐时期临时军用票[J];中州今古;1994年05期

9 褚家渊 ,范云珍;携手共创民族辉煌——第一次国共合作述略[J];党史纵横;1996年07期

10 黄领霞,强文学;共产国际和苏俄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青;;合作、斗争与发展: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研究初探[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2 白贵一;;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官俸及对基层社会的影响[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3 陈昌福;;辛亥革命时期社会政治思潮与洪门致公堂的“改堂为党”——陈炯明、孙中山与中国致公党的建立[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4 王奇生;;战时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以西南联大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5 冯琳;;1950年代初国民党在台改造管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6 沈晓敏;;广州民众与“六一六”兵变[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沈晓敏;;陈炯明与致公党[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陆炬烈;;桂林大本营时期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段云章;;勉为难的孙中山1921—1922年北伐[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赵立人;;孙中山三次驻节梧州[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委党史研究室 许文彦;汲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智慧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N];汕头日报;2011年

2 ;陈炯明:成“乱臣贼子”的辛亥元勋[N];南方日报;2011年

3 李吉奎;关于陈炯明[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青岩;一切为了选举[N];南方周末;2005年

5 叶隽;芹献三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刘宏;彻底清除李登辉影响[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7 陈治赠;是非功过任评说[N];汕尾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吴亚明;马宋正式会谈 泛蓝谋求整合[N];人民日报;2005年

9 本报特约撰稿 陈婉容;“家族的使命感驱使着我”[N];南方周末;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云峰;四进营口 拉锯战中显神威[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艾虹;苏俄(联)政府与中国地方实力派关系研究(1917-1927)[D];吉林大学;2010年

2 周建勇;中国国民党的适应性转型研究(1980-2008)[D];复旦大学;2008年

3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曾成贵;鲍罗廷与中国国民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玉双;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机构研究(1927-1938)[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燕凤;黄修荣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研究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静;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矛盾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胡云霞;共产国际、苏俄在华政治盟友的选择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谈争;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奥;陈炯明宪政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李军刚;论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辛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州市制改革与市政建设[D];暨南大学;2010年

8 唐有武;谭延,

本文编号:1709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09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b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