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的愉悦——简论晚清上海高级妓女的主体性问题
本文选题:高级妓女 切入点:妓院 出处:《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3期
【摘要】:本文在对罗岗论文《性别移动与上海流动空间的建构》做出回应的基础上,借用空间理论,将小说文本和史料以及图画相结合,探讨晚清上海高级妓女是否具有一定的主体性这一话题。其中,"妓院""房间"和"阳台"由整体到细部构成了本文论述的主要场域,正是在这些空间中,高级妓女们的自我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彰显。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sponding to Luo Gang's thesis "gender Mov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loating Space in Shanghai", this paper uses space theory to combine the text of the novel with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pictures.This paper discusses whether the high-class prostitutes in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d a certain subjectivity.Among them, "brothel", "room" and "balcony" constitute the main field of this paper from the whole to the detail. It is in these spaces that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high-class prostitutes has been displayed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K257;C913.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岗;性别移动与上海流动空间的建构——从《海上花列传》中的“马车”谈开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欧梵 ,罗岗;视觉文化·历史记忆·中国经验[J];天涯;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珊;;漫谈大众文化中的粉丝产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莫国芳;;好莱坞电影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董静;;浅析现代广告中女性身体消费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4 董密娟;;当代中国时尚消费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5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孙卫红;;霍尔顿:一个消费社会中的“好的坏男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王埃亮;;消费时代的文化向度[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8 江腊生;;“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消费[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9 孙远太;;消费社会的分层逻辑:一种研究取向[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10 张乃芳;;消费社会中人的异化及其“生产本位主义”根源[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叶婧;;水晶球下的独白——图文并茂析《流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3 方苏;;唯物辩证法视野下的新闻消费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关系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吕鹏;;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符号学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谢勇;;看,,这些城里的乡下人——新都市体验观察[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连明;;时尚杂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领形象研究——以《时尚·COSMO》为个案[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户晓坤;;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批判性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罗云锋;;大众传媒、消费主义与“非常态的常态化”——批判理论视角的文化研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周建漳;;试论历史存在的故事性[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旭峰;危机与创伤[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晓波;消费社会的白色噪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班晓宇;《时尚》杂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邓颢;娱乐化浪潮下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张宇;解读《白噪音》中的拟象世界[D];兰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巧天;;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以外贸埠际转运为视角[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3期
2 魏兵兵;;“风化”与“风流”:“淫戏”与晚清上海公共娱乐[J];史林;2010年05期
3 潘建国;晚清上海书坊东壁山房与《今古奇闻》小说[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3期
4 高子越;一部近代化研究的新作——评《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J];公关世界;2005年08期
5 张敏;中西合璧的晚清上海体育文化[J];档案与史学;1999年03期
6 王伦信;;外语教育:考察晚清上海对外开放的一个视角[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7 李亦婷;;晚清上海外语培训班勃兴之缘由[J];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8 张伟;严洁琼;;晚清上海的“车利尼马戏”[J];档案春秋;2011年01期
9 承载;;试论晚清上海地区的书画会[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02期
10 朱静;;从晚清上海戏曲的嬗变看社会观念的变迁[J];华中人文论丛;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武;;晚清上海市政演进与新旧冲突——城市照明系统和供水网络个案分析[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2 邵雍;;晚清上海乞丐初探[A];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东京[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早报记者 田波澜;晚清上海名妓无意间提供的现代性[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少清;晚清上海:西方物质文明与新知识群体的近代体验(1843-1894年)[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文茵;晚清上海德侨史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亦婷;外语培训班与晚清上海社会(1862-1911)[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3 黄益军;从《申报》看晚清上海城市娱乐业的发展(1872-1911)[D];苏州大学;2007年
4 孔令姗;晚清上海城市社会生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5 李世宏;晚清上海非正规教育研究(1843——1911)[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秀娥;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心态[D];山东大学;2006年
7 陈姝;晚清上海的医药文化与社会生活[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23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2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