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伪满总务厅弘报处在日本对伪满洲国文化统治中所起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试论伪满总务厅弘报处在日本对伪满洲国文化统治中所起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3年
试论伪满总务厅弘报处在日本对伪满洲国文化统治中所起的作用
闫皓
【摘要】:伪满洲国政权是由日本一手扶持建立的,1932年3月清朝废帝溥仪在日本军国主义支持下粉墨登场,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日本开始了对中国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伪满洲国总务厅弘报处是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行政改革中设置的专门负责宣传、情报、监察舆论工作的政府部门。弘报处的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伪满洲国资政局弘法处,1933年改设为总务厅情报处,在1937年伪满洲国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总务厅情报处扩大为总务厅弘报处。弘报处成立后经过1941年伪满机构改革,建设成为所谓的“大弘报处”,宣传和监管社会文化的功能进一步扩大,成为了一个带有文化专制性质的政府组织。总务厅弘报处是伪满洲国文化专制逐渐走向严厉的产物,它是基于日本对伪满洲国文化统治的强化而成立的,日本对伪满洲国的文化统治主要表现在舆论宣传事业上的强化与收集抗日势力情报上。其前身机构资政局弘法处与总务厅情报处的管理,以及伪满弘报协会对新闻事业的管控,此二个部门对弘报处的成立有着重要作用,总务厅弘报处的成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日本伪满洲国文化专制逐渐走向严厉的产物,它是随着日本对伪满洲国文化专制强化而成立的。 弘报处是基于伪满洲国成立之初国内舆论环境和加强打击反日武装的需要,以及对文化宣传事业的管理是其成立的背景因素,总务厅弘报处内部组织机构组织结构极为复杂严密,历任弘报处处长,在日本对伪满文化统治中起领导作用,弘报处的活动概况起来有四个方面,管控整顿报刊和新闻社、统制伪满广播事业、控制文艺与统制电影事业、监管社会文化生活、收集地方情报。 弘报处作为日本对伪满施行文化统治机构,其作用表现在本着维护日伪统治的目的而制造舆论,妄图使伪满的社会舆论始终朝着有利于日伪统治的方向发展;掌控思想,摧残伪满的东北固有的民族文化,消弭中国人的反抗意识,同时厉行情报收集的工作,妄图实现对伪满舆论民情以及抗日武装情况的把握,为军事行动提供策应。总务厅弘报处负责的是思想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是承担文化专制的机构,它的存在广泛而又深刻的施行了文化专制政策、监督社会文化生活、进行情报收集工作,充当了日本对伪满文化侵略的马前卒和急先锋,本文试图对其在日本对伪满洲国文化统治中的所起的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65.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明生;奴隶的枷锁——日本统治东北手法述略之二[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3年02期
2 高峻;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J];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12期
3 曲广华;于海波;;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以《滨江时报》为中心[J];民国档案;2010年03期
4 刘战;;“九一八”后日本对东北文艺的操纵与控制[J];世纪桥;2012年16期
5 冯为群;;日本对东北沦陷时期的文艺统治[J];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02期
6 张辅麟;;伪满政权傀儡性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02期
7 陈秀武;;“伪满”建国思想的泛化宣传——以《满洲国政府公报》第一号、《弘宣》创刊号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10期
8 张贵;;东北沦陷14年日伪的新闻事业[J];新闻研究资料;1993年01期
9 哈艳秋;;伪满广播性质探析[J];现代传播;1988年04期
10 何村;;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与体系的构建[J];新闻大学;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建明;近代辽宁报业研究(1899-1949)[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慧娟;从总务厅的设置看伪满洲国的傀儡性质[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晶;“满映”与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侵略[D];吉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娟;毕洪娜;;伪满后期的农业掠夺政策及危害[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2 孟宪梅;苏艳红;孟昕馨;;满铁机构设置及其实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肖炳龙;;伪哈尔滨警察厅概述[J];北方文物;1990年01期
4 赵宁,贾雪虹;日本关东军的对苏战略与苦难的中国劳工[J];北方文物;1995年03期
5 车霁虹;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的“集团部落”[J];北方文物;1995年03期
6 宋德玲;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黑龙江地区的经济掠夺[J];北方文物;1997年03期
7 段妍;东北沦陷时期文化发展趋向的嬗变[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8 邹桂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裴艳;;中华民国法学会论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蔡宏;李爱华;;“伪满洲国”时的吉林方志[J];东北史地;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景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李鑫;;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评析[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金海;;日本在内蒙古确立殖民统治及其对蒙古民族运动的政策[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关捷;;东北局部抗战中的马占山——兼评马占山的“投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庆超;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研究(1931-1945)[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董迎轩;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承龙;伪满洲国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金昌镐;苦难的岁月 互补的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广少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敏;论战时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战争资源的掠夺(194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波;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启明;伪满保甲制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建;士绅、赋税与社会风气:清末江西社会管窥[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艳青;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在冀热辽区的无人区化政策(1939-1945)[D];河南大学;2011年
7 邓薇薇;《麒麟》杂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娇;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海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易中梅;民初外交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峰;民初陆军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华;;“满映”与电影的国策思想宣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陈秀武;;《万国公法》在明治初期的日本[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程丽红;晚清时期东北报业评述[J];东北亚论坛;2005年05期
4 王艳华;;从“大陆三部曲”看日本对华文化政策[J];东北亚论坛;2009年03期
5 汪晖;;帝国的冲突,或帝国主义时代的冲突?[J];读书;2010年01期
6 格非;;主权与话语政治[J];读书;2010年01期
7 赵建国;;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8 赵建国;;民国初期记者群体的对外交往[J];江汉论坛;2006年08期
9 邸富生;王若;王民求;;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文化掠夺始末[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10 刘晶辉;;略论伪满洲国对青少年的奴化教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敏;《盛京时报》与清末宪政(1906——1911)[D];苏州大学;2003年
2 李鹏涛;抗战时期四川报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董瑞军;《盛京时报》广告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中国“末代皇帝”所持有的慈禧遗风的秘闻(连载七)[J];兰台内外;2003年01期
2 徐炳三;;略论伪满政权的宗教控制手段——以基督教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杨子忱;;旧中国的吉林省长们(连载四)[J];兰台内外;2000年01期
4 黄楚熊;;迟发的感叹——读迟子建长篇小说《伪满洲国》[J];创作评谭;2003年03期
5 高辛冬;;伪满洲国货币信用的再研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2期
6 辛巍;;试述伪满洲国与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外交”丑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7 崔婧;;从“满映”的筹划看其“国策会社”性质——“满映”前身的国策宣传活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11期
8 郭冬梅;;伪满洲国的县级地方财政[J];外国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9 宋欣;;爷爷为啥有三个名字[J];新天地;2011年08期
10 刘少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6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知;王学文;;伪满洲国灭亡前发行的“必胜储蓄票”[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2 刘晓丽;;伪满洲国时期文学杂志新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3 刘晓丽;;伪满洲国的“附逆作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徐凤莉;韩玺山;;伪满洲国气象科研教育考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郭鑫;;支持总力战体制的伪满洲国社会事业[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6 俞辛焞;;“满洲国问题”与日本的战时外交[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7 齐红深;;伪满洲国教科书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刘晓丽;;伪满洲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观照[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李群;;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撤销治外法权问题研究[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10 金海;;日本占领时期的内蒙古盟旗制度[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文 寿白 卢玉;[N];中国档案报;2004年
2 叶娟娟;[N];河北日报;2003年
3 伪满皇宫博物院 李红;[N];长春日报;2006年
4 孔庆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5 白冰 龚保华;[N];吉林日报;2001年
6 李元明;[N];中国商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杨竞;[N];辽宁日报;2008年
8 电视剧《中国地》编剧 赵冬苓;[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张辅麟;[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许 阳;[N];中国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羽弘;伪满洲国时期东北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永花;伪满时期的蒙古族儿童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闫超;东北沦陷时期宗教状况与教化统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劲松;殖民异化与文学演进[D];四川大学;2007年
6 蒋蕾;精神抵抗:东北沦陷区报纸文学副刊的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洪;失节的影像—“满映”论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承龙;伪满洲国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迎轩;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朴今海;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殖民主义教育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皓;试论伪满总务厅弘报处在日本对伪满洲国文化统治中所起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3年
2 王旭萍;伪满洲国时期的日本人官吏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常馨;朝鲜人作品集《萌芽的大地》中伪满洲国的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陆原;想象伪满洲国女性的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邓薇薇;《麒麟》杂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晓亮;评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下的伪满洲国“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慧娟;从总务厅的设置看伪满洲国的傀儡性质[D];吉林大学;2004年
8 许文畅;伪满时期文学与政治的游移[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立萍;伪满洲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10 车京花;《满洲评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伪满总务厅弘报处在日本对伪满洲国文化统治中所起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