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议政:近代上海大学教授职业团体之考察
本文选题:大学教授社团 + 近代上海 ; 参考:《史林》2015年03期
【摘要】:近代上海的大学教授群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文化人"士"阶层的最直接的继承者。由于在近代中国相对不发达的经济体制中,人们对技术性专家的需求极其有限,作为"无所依附的人"的尴尬处境,便成了许多读书人的压力。本文尝试考察近代上海的大学教授团体,探讨其公共政治生活与传统社会网络如同乡组织的不同之处。大学教授社团是近代性质的团体,以共同职业取向和利益为连接点,将在大学从业的教师群体横向聚合起来,参与公共生活。教授们忧国忧民,意识到知识分子的天然责任,在国家纷乱、野蛮登场的情势下,他们没有选择明哲保身、投机取巧,而是竭力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联。
[Abstract]:The group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in modern Shanghai can be said to be the most direct successor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China.Due to the extremely limited demand for technical experts in the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economic system of modern China,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people without any attachment" has become the pressure of many scholars.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political life and traditional social networks as rural organizations.The university professorship association is a modern group with the common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the interest as the joint point. The group of teachers who work in the university converges horizontal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public life.The professors were worried about the country and worried about the people, and realized the natur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tellectual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chaos and barbarism of the country, they did not choose to protect themselves clearly and opportunistically, but tried their best to associate their destiny with the "n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G649.29;K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涛;研究近代上海公共性与国家关系的新作──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和国家》介绍[J];史林;2001年01期
2 郑泽青;昨天的抗争——近代上海防疫掠影[J];上海档案;2003年04期
3 马学强;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J];史林;2003年03期
4 邱国盛;从国家让渡到民间介入——同乡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陈文彬;城市节奏的演进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结构变迁[J];学术月刊;2005年07期
6 叶文心;商业职业与近代上海商界[J];读书;2005年10期
7 褚晓琦;近代上海菜场研究[J];史林;2005年05期
8 陈蔚琳;近代“食都上海”成因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裘争平;;浦东同乡会——百年前的同乡团体[J];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04期
10 何兰萍;;人力车与近代上海都市居民生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海兵;;人口汇聚与近代上海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葛壮;;近代上海穆斯林商人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王列辉;;近代上海港临港集聚形成的机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帮会与近代上海”学术讨论会简讯[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5 江文君;;万家灯火:民国时期的上海小家庭[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葛壮;;近代上海回商群体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7 冯绍霆;;近代上海店招述论[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8 潘连贵;;从近代上海金融市场看茶会文化[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9 王立诚;;19世纪上海的西人帮会[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10 徐鼎新;;近代上海商会兴衰的几点思考[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彭德倩;整理研究近代上海金融史料[N];解放日报;2010年
2 孙科志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上海的亲日韩人[N];文汇报;2013年
3 江文君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近代上海教授群体的产生与生活[N];东方早报;2014年
4 熊月之;多元文化中的近代上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严国海;近代上海国货崛起靠什么[N];东方早报;2013年
6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徐锋华;电报局设立与近代上海通讯[N];东方早报;2013年
7 ;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N];文汇报;2008年
8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常国良;近代上海会计革新推进会计教育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程洁;感受都市新媒体映照下的近代上海[N];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 樊卫国;近代上海的“自由贸易”[N];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2 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4 袁蓉;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1858-1949)[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文彬;近代化进程中的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8—1937)[D];复旦大学;2004年
6 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邱国盛;现代化与中国大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汪英;上海广播与社会生活互动机制研究(1927—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国林;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苗青;盛宣怀与近代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宁;近代上海的女学生(1850—1922)[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静;近代上海笺扇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郑捷;近代上海工业与南洋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晓玲;近代上海产业女工研究(1861-1945)[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蔡一;近代上海同乡团体所属医院研究(1891-1956年)[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6 徐占春;近代上海转口贸易研究(1843-1941年)[D];西北大学;2006年
7 高萍萍;近代上海木材业及其从业群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琨;民国时期上海华人营造业群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雪芹;近代上海的瘟疫和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费文毅;近代上海民间军火交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8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3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