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的运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体育救国:民国时期全运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体育学院》 2012年
中国武术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的运用研究
徐巧
【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具有深邃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发展的今天,正以它的独特魅力和开放姿态吸引着世界,为各国人民所喜爱,武术与团体操的结合正是其价值功能的体现。武术元素融入大型表演自古有之,如商周时期的“大武舞”和唐宋时期的“字舞”、“花舞”;随着民国时期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的2360名小学生的太极拳表演,开创了大规模运动会开幕式上融入武术元素的团体操表演的先河。至今为止,在各类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中都能见到武术频繁出现的“身影”。武术在团体操中的表演是武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能较好展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弘扬传统文化精粹,,不失为发展武术的重要手段,对于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借助符号学、传播学、体育美学、武术学科等基本理论与方法,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视频录像解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旧中国第五届、第六届全运会,新中国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运会,第十一届亚运会,第21届世界大运会,第29届奥运会及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开幕式团体操中的武术表演为研究内容,研究武术在各类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中的社会背景和存在原因、武术与团体操两者契合点以及武术元素运用于团体操表演,这种形式所产生的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通过汇总和分析武术元素运用于各类开幕式团体操中的社会背景表明,这种运用的原因和价值是随着年代和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呈现出主题思想与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展现形式和内容从单一逐渐丰富全面;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呈现紧密结合的趋势。 通过重点个案研究显示,不同性质的开幕式团体操表演,武术运用其中的价值体现明显的差异性。即:政府主导型主要体现为政治宣传职能,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型则是传递学校精神和展示学生风采为主。 武术与团体操结合的模式融合了武术和团体操的特点与功能,其价值呈现多元性,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文化、教育、传播、美学四种价值上。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两者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武术发展和推广的新路子。 武术的团体操展现形式作为在文化多元化环境下发展武术的新模式,基于当代武术发展的现状和为了武术走的更好、更远,首先,应结合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来包装和渲染;其次,扎根传统,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武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8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友,毛学信 ,陆宝钟;我国团体操演变发展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2 赵海波;黄宽柔;;本体论视域下对我国团体操的再认识——基于团体操当代境遇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戴国斌;;不同历史时期武术影视明星发展特征研究——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方国清;;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武术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徐永峰;张丽;;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形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4期
6 蔡亮;;广场影像叙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叙事策略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马彦君;;现代武术表演的哲学思考——由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武术表演想到的[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8 杨宾;论现代大型团体操的概念[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9 杨宾;;大型团体操与文体表演、舞台表演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10 岳志荣;张献辉;陈巍;尚宁宁;;武术文化在当今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敏;体育救国:民国时期全运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冬笑;民族体育形式在大型团体操中的价值及应用前景[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卓广平;;论司法独立体系下审判委员会对法官独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陈德胜;崔忠洲;徐刚;赵建玲;;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聂慧敏;汪清;;借鉴孟子仁政思想的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张晶;解立;;论犯罪的认识与评价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杨青,许富宏;略论两晋之际的社会变迁及其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吴树新;;和谐社会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郝楠;;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余靖;;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社会交往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徐震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格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龙;;整合与发展:转型时期农民工心理问题及再社会化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舒联众;;我国当前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路径[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孙远太;;从分化到合作:当代社会建设的政治意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邹桂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策略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王光甫;;农民工体制与农民工的现代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7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8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唐中权;上海体育赛事发展阶段及特征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苏丽;基于城市发展的济源市体育赛事选择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帅;德国对外发展援助的历史与现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翼;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万果;辽宁省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提升路径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润波;;民国时期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与体育专刊诞生[J];北京档案;2008年02期
2 朱瑞琪;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3 黄宽柔;对现代国际性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策划思想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夏环珍,彭庆文,于辉,张兆清,冯唯锐;论团体操表演中的队形及其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王岗;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宁青,田宝山;中华武术的形神统一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巩凌;论团体操的审美价值[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马敬,邓京力;试论中国体育早期现代化与民族解放斗争[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许松涛;承办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乘数效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张文英,吴步阳;大型团体操排练技巧[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显国;中国近现代体育产业发展史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开云;中国全运会述评(1910~2001)[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勇;略论中国“全运会”演变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岳志荣;武术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阳;武德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为;洪志田;钟海明;;国术大师吴斌楼——戳脚翻子名家、技击大师、武术教育家吴斌楼武林轶事[J];搏击;2005年01期
2 李小芳;王明伟;;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迫在眉睫[J];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01期
3 李连生;;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及实施办法[J];教育评论;1990年04期
4 李连生;;武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1993年06期
5 李龙;;中国古代军队中武术教育及武举制探究[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7年03期
6 冯艳;;浅析大学生武术业余训练与技巧[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3期
7 颜鸿填;;略论高职院校武术教学[J];体育师友;2009年04期
8 李翩江;;浅析武术的特点及功能[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9 郑勤;;关于发展高校武术教育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10 郝小刚;;浅析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共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玉成;李守培;;体育强国战略指导下的武术发展对策[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原平;[N];湖南日报;2010年
2 武汉市晒湖中学 王向荣;[N];中国体育报;2011年
3 王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玉宾;[N];山西日报;2011年
5 记者 贾宇;[N];光明日报;2009年
6 青岛大学浮山校区机械专业大三学生 张泗斌;[N];青岛日报;2010年
7 胡巍;[N];吉林日报;2010年
8 记者 孙毅;[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孟向东;[N];河南日报;2010年
10 曹彧;[N];中国体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2 李龙;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薛宇;武术现代化发展理论与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枝波;武术教育集团发展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林森;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徐巧;中国武术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的运用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4 岳磊;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立华;普通高校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向玮;以武术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燕;苏北地区普通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梅宝;上海育才中学武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以口述历史为方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9 邢照利;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的口述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10 吴永杰;“尚武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传承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体育救国:民国时期全运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