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会与《时务报》馆
本文选题:务农会 + 时务报馆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光绪二十二年,蒋黻、罗振玉、朱祖荣与徐树兰四人不谋而合,均求助于汪康年,欲兴农事,倡农学会。务农会依托汪康年、梁启超及《时务报》馆在士林阶层中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聚集了一定的人脉,且筹措到一笔数量可观的经费。会报《农学报》首刊内容,与此前《时务报》中文论多有重合;同时借助《时务报》庞大的销售渠道,《农学报》在办报不易的晚清社会取得了立足之地。可见务农会与《时务报》馆间之关联。然《时务报》停刊后,《农学报》仍存,且前后长达近十年之久。在封报禁会的时代背景下,朝廷仍准农学设会、设报,实因其乃中国农政大兴之兆。
[Abstract]:Guang Xu 22 years, Jiang Fu, Luo Zhenyu, Zhu Zurong and Xu Shulan four happened to coincide, all turned to Wang Kangnian, to promote agriculture, the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e.Relying on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Wang Kangnian, Liang Qichao and the "Shi Wu Bao" Guild in the Shi-lin class, the Farmers Association has gathered a certain number of contacts and rais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funds.The contents of the first issue of the meeting newspaper "Agricultural Science newspaper" coincided with the previous Chinese version of "Shi Wu Bao";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help of the huge sales channels of the "Shi Wu Bao", the "Agronomy newspaper" gained a foothol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here the newspaper was not easy to run.We can se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Farmers Association and the Pavilion.However,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newspaper, the Agricultural Journal still exists, and nearly ten years before and after.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when the newspaper was closed, the imperial court still allowed the agronomics to set up a meeting and a newspaper, because it was the omen of the great prosperity of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项目号:10&ZD07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8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9 刘劲松;第一届国会选举再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10 沈寂;庚子勤王运动的再认识[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岑大利;;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状况综述[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岑大利;;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动态和成果综述[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欣;;另类的科学修辞:中国灵学活动中的催眠术[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李欣;;中国灵学活动中的催眠术[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剑华;;清末民初法政学堂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丹;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6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震;;从《时务报》外文报译看西方人眼中的胶州湾及胶州湾事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汪叔子;维新思潮的涌涨——以《时务报》在广州地区的销售为例[J];学术研究;2004年04期
3 黄升任;;黄遵宪与《时务报》[J];学术研究;2006年06期
4 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J];史林;2006年05期
5 张力群;张之洞与《时务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刘兴豪;;从传播效果管窥《时务报》的风行[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4期
7 王淑琴;;梁启超维新思想的文本考察[J];求索;2008年07期
8 汪叔子;江西“戊戌维新”考述[J];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10期
9 谢丹;;《时务报》的民权宣传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10 闾小波;变法维新时期学会、社团补遗[J];史学月刊;1995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白夜;梁启超与武汉[N];中国档案报;2003年
2 裴春来 国家图书馆;《新青年》杂志创刊始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从“变经济”到“变制度”(下)[N];经济观察报;2009年
4 《东北之窗》杂志社 余音;说“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不妥[N];北京日报;2009年
5 周程 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一词在近代中国的传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长松;陈独秀前期报刊实践与传播思想研究(1897-1921)[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德敏;维新派对日本的观察与借鉴——《时务报》日本报道及日本评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东;梁启超之政党观浅析[D];河南大学;2010年
3 吕姝琪;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动因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4 秦博;戊戌变法中的张之洞[D];吉林大学;2004年
5 章光伟;戊戌时期汪康年政治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徐佳贵;地方士人与晚清地方教育转型[D];复旦大学;2012年
7 王鹏贺;清末民初报人群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田伟;黄遵宪与湖南维新运动[D];中南大学;2010年
9 郑武良;戊戌时期维新派不缠足运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金婷;戊戌维新时期“兴女学”思潮及其传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4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6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