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的宣传策略

发布时间:2018-04-18 14:46

  本文选题:世纪年代 + 左翼文化 ; 参考:《理论学刊》2014年08期


【摘要】: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获得了迅猛发展。面对国民党编织的严密文网,左翼文化界采取巧妙的宣传策略,灵活利用一切办法,如通过形式的伪装和向中立甚至国民党报刊渗透,终于突破了层层封锁,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勃兴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宣传阵地。
[Abstract]:In the 1930 s, left-wing culture developed rapidly.In the face of the tight cultural network woven by the Kuomintang, the left-wing cultural circles adopted a clever propaganda strategy and used all means flexibly, such as through formal camouflage and infiltration into the neutral and even Kuomintang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nd finally broke through the blockades at all levels.It provides a series of important propaganda positions for the flourishing of left-wing cultural movement.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宣传工作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BDJ02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克明;国民党中宣部审查1930年7至9月份出版物总报告(节录)[J];民国档案;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留宝;罗国辉;;多重权力网络下的秘密组织——以抗战时期山西秘密组织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富文;张磊;;试论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方守金,李扬;“现实主义冲击波”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终结——对20世纪90年代一种小说潮流的审视与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霞;陈国恩;;1928—1934年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U,

本文编号:1768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68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b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