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力”到“民彝”:民国初年李大钊关于政治正当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28 21:42

  本文选题:世俗化 + 世界观 ; 参考:《史林》2017年02期


【摘要】:随着"天理"世界观的超越性来源发生动摇,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政治秩序的深重危机。本文通过对民国初年李大钊思想中"民彝"观念的考察,呈现其论证现代政治正当性的独特方式与复杂面相。作为共和制度与宪政秩序的倡导者,李大钊确信,良善政治与理想社会,其根源来自个人"良知良能"汇聚而成的公共道德。因此,他借助"民彝"观念,将政治秩序背后的现代价值诉求,与"内在超越"这一传统道德价值实践方式相结合,尝试以此论证其政治理想中"德性统治"的正当性。从"心力"对旧有政治制度的瓦解,到"民彝"对于宪政制度的形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折射出近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理想政治秩序的再造,并非只是符合程序正义的宪政重建,其背后新的道德精神,才是政治正当性的真实来源。
[Abstract]:With the transcendental origin of the world outlook, the Chinese socie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as confronted with a serious crisis of political order. By examining the idea of "Minyi" in Li Dazhao's though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 unique way and a complex aspect to demonstrate the legitimacy of modern politics. As the advocate of Republican system and constitutional order, Li Dazhao is convinced that the source of good politics and ideal society comes from the public morality formed by the individual's "good conscience". Therefore,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cept of "the people and Yi", he combines the demand of modern value behind the political order with the practical way of traditional moral value of "inner transcendence", in order to try to prove the legitimacy of "virtue rule" in his political ideal. From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old political system from the "mental power" to the shaping of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by the "Minyi" and the ideological evolution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t reflects the reestablishment of the ideal political ord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 It is not only the constitutional reconstruction which accords with procedural justice, but also the new moral spirit behind it, which is the true source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民初天理世界观的瓦解与公理世界观的形塑研究”(15BZS085) 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世俗转型与寻求超越:李大钊思想研究”(14YBB057)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优秀青年项目“清末民初世界观转型研究”(15B144)成果
【分类号】:K2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宜放;翟立伟;;李大钊“民彝”思想初探[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Z1期

2 陈开琦,陈荣文;李大钊的“民彝论”法律思想[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祖雷;张卫军;;浅论李大钊的“民彝”思想[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王宜放;论李大钊的“民彝”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王宜放;试论李大钊早期思想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6 李海春;从“民德”到“民彝”——李大钊早期思想发展历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侯且岸;;李大钊民彝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J];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06期

8 金邦秋;;李大钊:创建中共的思想奠基者——兼论其哲学思想[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李小银;孟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历程——李大钊、毛泽东和冯契为代表[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亚男;;浅谈李大钊的交往观[J];党史博采(理论);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侯且岸;;李大钊民彝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2 陈旭霞;;1989年以来李大钊研究综述[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3 侯且岸;;李大钊精神永存[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侯且岸;“尊严”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启蒙(下)[N];学习时报;2007年

2 侯且岸;李大钊的自由观释义[N];学习时报;2004年

3 韩一德;传记须以历史为根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小平;李大钊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亢;李大钊的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卫杰;李大钊“民彝”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马林曼;《民彝》杂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田芳;从“民彝政治”到“工人政治”[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陈永典;李大钊前期政治哲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占华;论李大钊的革命人生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美奂;五四前后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17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17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