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寿夫战争责任的再检证

发布时间:2018-04-29 14:37

  本文选题:南京审判 + 南京大屠杀 ; 参考:《民国档案》2014年01期


【摘要】:战后国民政府国防部军事法庭在审理南京大屠杀案时,由于掌握的日方文献有限,对于被告谷寿夫的申辩未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质证,从而对法庭审判和日本国内对南京审判的认识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战后未能引渡更多的南京大屠杀暴行责任人到华接受审判,加上谷寿夫并未完全否认日军暴行,只是申辩第六师团不存在暴行,其申辩论点在日本国内引起部分同情,从而影响了日本国内对南京审判公正性的认识。通过比对日军的军方文件、日军第六师团的官兵日记及回忆等日方文献,可以证明法庭对谷寿夫的判决并无不当,其所做申诉基本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狡辩。
[Abstract]:After the war, when the military court of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ried the Nanjing Massacre case, due to the limited Japanese literature, the defense of the defendant, Gu Shoufu, could not be cross-examined. Thus, the court trial and Japan's dome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Nanjing trial have had a negative impact. Because of the failure to extradite more people responsible for the Nanjing Massacre to be tried in China after the war, and because Gu Shoufu did not completely deny the atrocities committed by the Japanese military, he only argued that there was no atrocity in the 6th Division, and his argument aroused some sympathy in Japan. Thus affect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justice of Nanjing trial in Japan. By comparing the military documents of the Japanese army, the diaries and memories of the officers and soldiers of the sixth Division of the Japanese Army, and other Japanese documents, it can be proved that the court's judgment against Mr. Gu Shoufu was not improper, and that his complaint was basically groundless sophistr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案的审判研究”(项目号:11YHC77007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荣;国民政府审判侵华日军战犯略论[J];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03期

2 宋志勇;战后初期中国的对日政策与战犯审判[J];南开学报;2001年04期

3 胡菊蓉;中国军事法庭对日本侵华部分战犯审判概述[J];史学月刊;1984年04期

4 左双文;;国民政府与惩处日本战犯几个问题的再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珩,孙强;抗战胜利后的蒋日伪合流评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2 米卫娜;;抗日战争后北平市对日籍技术人员的留用[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米卫娜;;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日侨的遣返工作[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4 经盛鸿;;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动因[J];长白学刊;2006年05期

5 何力群;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日处置与勾结[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6 高凡夫,赵德芹;日本天皇裕仁与细菌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朱成山;陶亮;;武汉传媒对日军南京大屠杀之揭露——从南京沦陷至武汉失守[J];长江论坛;2009年02期

8 赵胜;;东京法庭上的中国法官与检察官们——兼论东京审判的遗留问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曹艺;;防御作战中的歼灭战——中国军队万家岭大捷原因探析[J];党史文苑;2010年24期

10 杨荣华;文明与正义的历史记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与启示[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美华;夏正伟;;试论日本投降后在江南地区的缴械[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家俊;;提篮桥监狱对日本战犯的关押、审判与执行[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都斌;;以“和”亡华——抗战时期日本诱降策略探析[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六辑[C];2011年

4 经盛鸿;;不屈的南京民众——沦陷时期南京市民的自发抗日斗争[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张连红;;角色、行为与民族主义:南京伪自治委员会与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关系初探[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渠长根;功罪千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樝;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安全保卫工作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5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安中;国民政府军事工业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8 高世鹰;战后日本对华“政经分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段智峰;蒋汪合作研究(1931-1938)[D];浙江大学;2012年

10 许屹山;毛泽东的日本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波;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葛爽;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条约关系[D];南京大学;2011年

3 王文;周佛海时期伪上海特别市政府研究(1945.1-1945.8)[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志君;二战期间日本别子铜矿中国劳工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李天亮;抗战时期湖北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米卫娜;抗战胜利后北平市对日侨的集中、管理与遣返[D];河北大学;2006年

7 刘秀丽;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农民的分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庆林;战后国民政府对汉奸的审判(1945~1949)[D];暨南大学;2006年

9 严海建;南京审判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谭忠艳;1945年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的战略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火;对南京大屠杀的来访与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2 明玉;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铁证——《1937—1938年冬天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录》介绍[J];历史档案;1986年03期

3 范斌,刘素萍;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的争论与研究[J];党史文汇;1995年11期

4 谭敏;《南京大屠杀》──再现与悼念[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5年07期

5 孙宅巍;南京大屠杀祭状[J];华人时刊;1995年08期

6 孙锦云,张连红;南京大屠杀前夕逃难记[J];档案与建设;2005年05期

7 ;卷首语[J];钟山风雨;2005年04期

8 朱成山,袁志秀;构建民族和解之基——松冈环《南京战·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读后感[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03期

9 马宏光 ,鹿炳华;为了捍卫历史的真实——记美国圣路易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会长刘人豪[J];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06期

10 王卫星;;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官兵日记[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几个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朱成山;;血写的历史抹煞不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3 姚群民;;《救国时报》在海内外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述评[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4 周华;;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历史不容否定[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5 孙宅巍;;论国共两党对南京大屠杀的共识[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陈希亮;;同样的战争暴行 迥异的历史认知——南京大屠杀与奥斯威辛大屠杀之比较[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7 张连红;;南京大屠杀的后遗症:幸存者的创伤[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8 刘惠恕;;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罪行的本质及其图谋[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9 张生;;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10 李宁;;戴着锁链跳舞: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南京浩劫》改写现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秋萍;要让世界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N];新华日报;2006年

2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蒋信伟;南京大屠杀,走进学术研究的深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王羿;银幕再掀南京大屠杀题材热潮[N];中国电影报;2008年

4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廉德瑰;历史是什么?[N];解放日报;2010年

5 郭梅;铭记和反省[N];黑龙江日报;2004年

6 林均;大屠杀不能被遗忘[N];文学报;2007年

7 记者 左中甫邋通讯员 杨啸;她让众多西方人加入南京大屠杀研究[N];南京日报;2007年

8 吴谷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誉受损案:原告胜诉[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本报记者 肖姗 实习生 何蓉蓉 本报记者 杜文双;战时日本严控传媒报道真相[N];南京日报;2008年

10 [日]石山久男;和解与和平的摸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扬鸣;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海建;南京审判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程铂舜;集体记忆的规训: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如何被建构[D];南京大学;2012年

3 许涵;血色南京的影像表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4 焦莉莉;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困境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5 袁海燕;历史叙事与影像观念:南京大屠杀电影的话语建构[D];重庆大学;2011年

6 张珊珊;罗伯特·威尔逊与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曲兆强;南京大屠杀幸存中国军人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刘琼;普通受难者视角下的南京大屠杀[D];吉林大学;2011年

9 段书晓;创伤记忆的话语建构[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吴婷;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0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20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