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9 17:01

  本文关键词: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08年

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研究

卢伟明  

【摘要】: 周恩来是我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我党杰出的宣传家。抗战时期,在民族矛盾激化和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复杂形势下,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宣传工作的理论和工作方法,为发展中国的抗战宣传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即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力求对他这一时期的宣传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论特点与价值意义作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本文正文共分为三部分:一是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的内涵。这主要是从周恩来对抗战时期宣传工作必须服务于发动各种力量共同抗日,以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为总目标与总任务的各种论述展开。该部分主要包括宣传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对象与工作方式、宣传工作的原则与策略以及宣传工作的队伍建设。二是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的特点。周恩来极富艺术性与技巧性地将宣传工作与统战工作、国内宣传与国际宣传相结合,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获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事业的理解与支持。他还极其高超地将文艺工作融于宣传工作中,在领导抗日宣传过程中来实现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三是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其意义与价值在于它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理论,动员和促进了各种力量的团结抗战,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对加强与改进党的宣传工作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6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8
  • 1.2 研究现状8-11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2
  • 2 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的内涵12-37
  • 2.1 宣传工作的地位与作用12-16
  • 2.2 宣传工作的对象16-19
  • 2.3 宣传工作的工作方式19-22
  • 2.4 宣传工作的原则22-26
  • 2.5 宣传工作的策略26-32
  • 2.6 宣传工作的队伍建设32-37
  • 3 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的特点37-49
  • 3.1 宣传工作与统战工作相结合37-40
  • 3.2 加强国际宣传,以争取国外的同情与支持40-44
  • 3.3 注重文艺、强调发挥文艺的强大社会影响力44-49
  • 4 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的意义与价值49-60
  • 4.1 丰富与发展了党的宣传工作理论49-52
  • 4.2 推动了抗战宣传工作的发展52-56
  • 4.3 对当代宣传工作的指导意义56-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瑞;《救国时报》对外报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婷;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媒介生态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毛婷婷;“使用与满足”:浅析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受众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5 侯荣彪;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及其启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本文;周恩来与西方新闻记者[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胡正强,陈勇;周恩来抗战时期报刊思想述要[J];编辑学刊;1996年01期

    3 刘志远;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在渝对外工作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石霓;周恩来在武汉领导抗战宣传工作[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03期

    5 马力;周恩来在抗战时期的统战工作[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莫志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交往活动新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戴维·切普,王国学;周恩来与外国新闻界[J];龙江党史;1998年02期

    8 王红续;以民间促官方 打开外交空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方式[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9期

    9 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宣传工作思想述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05期

    10 潘丽萍;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思想工作[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舜;吴政富;;试论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秦德文,唐那碧,杨波;试论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特征——为什么说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又是统战工作对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李若晨;;简论直接选举的制约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钱守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政治利益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邵景元,胡红玉;优才成长离不开自我教育——试析周恩来成才与他的自我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刘建美;;中国共产党对文物保护问题的认识:1949-1966[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黄伟;;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的制度保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吴元康;陈独秀国家统一思想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9 秦立海;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与重庆谈判[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10 胡晓;;暖春是怎样变成严冬的: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反右派运动[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田明;;“客邮”、“客卿”与邮权——兼论中国近代政治的历史境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孙林;;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4 柴宝勇;;论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问题及对策——基于政党认同形成基础的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5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6 廖继红;;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基本理论的创新[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陈信琼;;新四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8 高放;;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大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9 马文静;;文革教育经验口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敦送;;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永光;我国政党制度规范体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7 唐芳;新媒介环境下的政府公共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爱红;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崔志刚;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国庆;抗战时期中共的民间外交[J];北京党史研究;1997年02期

    2 王晓岚;抗战时期的国共宣传战[J];北京党史研究;1998年01期

    3 胡正强,陈勇;周恩来抗战时期报刊思想述要[J];编辑学刊;1996年01期

    4 叶楠;;“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偷菜”浪潮[J];今传媒;2010年02期

    5 崔石岗;抗战文艺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国统区高尔基纪念活动及其意义述略[J];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6 秦文志;论《新华日报》的历史功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唐润明;试论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的影响[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8 潘洵;论重庆大轰炸对重庆市民社会心理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郝明工;;试论陪都重庆的文化建构两维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育仁;;论战时新闻学与战时新闻政策的特殊关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宪文;;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两次转型与40年代的中国[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恒;媒体的力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罗云锋;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彭玉斌;战火硝烟中的文学生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4 张苑琛;传承文脉 开拓未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晓云;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生态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谢春;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范欣;奇观化生存[D];浙江大学;2009年

    8 阳海洪;探索中国新闻史研究新范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长云;公众的声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市民社会与公共空间[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晟磊;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化[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雅玲;萧乾副刊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李昌良;《新华副刊》之《工人习作专页》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文九;《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风格转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胡伟东;近现代报纸副刊对文学阅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4年

    6 李远怡;论中国报纸副刊内涵的演变及发展前瞻[D];四川大学;2004年

    7 霍顺;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姜宁;《新华日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吉林大学;2005年

    9 刘涛;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5年

    10 王玲;手机媒体与媒介生态重塑[D];西北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涛;;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工作研究综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全;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功绩探析[J];党的文献;2003年03期

    2 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中外关系研究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03期

    3 戴维·切普,王国学;周恩来与外国新闻界[J];龙江党史;1998年02期

    4 徐小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外交工作论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恩来格言[J];觉悟;2007年01期

    2 石仲泉 ,杨增和;大革命时期周恩来的光辉思想[J];近代史研究;1981年01期

    3 ;周恩来格言[J];觉悟;2007年02期

    4 张玉荣;;周恩来廉政与“四治”[J];觉悟;2006年03期

    5 周谷城;廖由信;;读《周恩来选集》后[J];英语知识;1997年11期

    6 廖心文;;关于周恩来研究和宣传工作的新思路与实践[J];觉悟;2004年01期

    7 王德源;学习周恩来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读《周恩来选集》笔记[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1年03期

    8 张春宁;;周恩来在文艺战线上的反“左”斗争——读《周恩来选集》下卷札记[J];学习与探索;1985年03期

    9 庄建禾;抗战初期周恩来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J];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10 许如梓;《回韶山》中“供着一个神龛”问题的理解[J];江苏教育;1983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狄道善;运兆象;谷兴伟;;周恩来传统美德思想与实践[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2 姜迎春;;周恩来的“和合”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仝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4 王聚英;王二尧;;略论中共中央胜利进驻北平的基本经验[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5 吴珍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宣传工作[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玉福;;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7 田改伟;;试析邓小平反对错误倾向的思想[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冷溶;[N];人民日报;2008年

    2 孙东民;[N];人民日报;2005年

    3 盖金香;[N];光明日报;2006年

    4 崔贤明;[N];安庆日报;2005年

    5 ;[N];人民日报;2006年

    6 赵慧琴;[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7 何勇 叶全;[N];解放军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志国;围堵与突围:中美大使级会谈启动前的中美博弈研究(1949-1955)[D];河南大学;2012年

    2 刘小燕;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发展中国地质事业的思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张吉安;毛泽东的对苏战略与抗美援朝[D];延边大学;2010年

    4 汪熠;周恩来与新中国现代化的启动(1949-1956)[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莎;简评1958年文化革命运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静;1950年代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何娜;过渡时期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关系研究(1949-1956)[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兴强;周恩来党内关怀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映梅;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党派的统战工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2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9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