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教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1 15:03

  本文选题:当代中国研究 + 中共党史研究 ; 参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正2000年底,朱佳木教授由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岗位调到当代中国研究所任所长,当时当代中国研究所行政上受中国社会科学院代管,故被同时任命为该院副院长。从那时起,他一面主持国史编纂工作、扩充国史编研队伍,一面致力于国史学科的构建,逐渐成为国史研究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朱佳木教授关于国史研究的对象、指导思想、功能的思考,关于国史的分期、主线、主流的见解,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原因的探究,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历史作用的评价,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程的解读,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关系的分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阐
[Abstract]:At the end of 2000, Professor Zhu Jiamu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PC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to th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which was administratively manag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t that time, and was appointed vice president of the Institute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n on, he presided over the compilation of national history, expanded the research team of national history, and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of national history, and gradually became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history research. Professor Zhu Jia-mu 's thoughts on the object, guiding ideology, and function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the stages, the main line, the mainstream views of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arly transition from new democracy to socialism,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historical role of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30-year rel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oad to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分类号】:K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念文;;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为例[J];史林;2010年04期

2 叶张瑜;当代中国研究所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4期

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3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4期

4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征文启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6期

5 张星星;;在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总结[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6期

6 李文;林柏;;新中国60年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5期

7 房中;;第四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在遵义举行[J];上海文博论丛;2010年02期

8 ;当代中国研究所举办庆祝建所20周年青年学者论坛[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4期

9 ;国史研究篇目索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5期

10 曹自求;;第二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在京沪举行[J];上海文博论丛;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佳木;;在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开幕词[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星星;;在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星星;;在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编后记[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编后记[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佳木;;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开幕词[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启华;;谈谈国史研究中的党性和立场问题[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步平;;序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9 艾辛;;质疑“新民主主义回归”论[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10 朱佳木;;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闭幕词[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袁华杰;加强和深化国史研究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刘云山视察当代中国研究所并发表重要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谭浩;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N];人民日报;2010年

3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国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记者 户华为 通讯员 邱文艺;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在京成立[N];光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张微;国史研究又出重大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晓布;国史研究:见证新中国60年巨变[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危兆盖;国庆60周年前夕谈国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8 李强 当代中国研究所;国史研究应扎扎实实从基础研究开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郭实;国史研究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国实;深入开展国史研究 弘扬革命理想信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小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佘湘;1949-1978:中国群众运动成因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高凤林;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建坡;“文化大革命”史研究30年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汪朝光;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吴舒洁;知识分子与“大众化”革命(1937-1949)[D];北京大学;2012年

8 刘建民;华北人民政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艳;论改革开放以来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祝梅;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村社会重建[D];山西大学;2008年

3 赵森;简论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干部的史学教育[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建都;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态度及其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法制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晓丽;建国初期内蒙古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安丽;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机制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董玉新;试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及其历史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余柏青;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李维汉的统战思想及策略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瑾;近代四川乡村手工业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1891—193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29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29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3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