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适苏俄观的演变
本文选题:胡适 + 苏俄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苏俄的兴起及社会主义思潮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学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受国内外时局、自由主义及实验主义的影响,胡适对苏俄始而逐步"趋近",继而被"强烈吸引"以致一定程度地"激进"与"左倾",最后终因苏俄政治体制内在缺陷的暴露及其对外的扩张行径,促使胡适与苏俄"渐行渐远",并在20世纪50年代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梦想。胡适苏俄观之演变表明:"自由民主"与"公正平等"始终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始终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思考中国出路、构造现代中国历史图景的重要资源,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难以割舍的交错与纠结。
[Abstract]:The rise of Soviet Russia and the trend of socialist thought had a great appeal to modern Chinese liberals. Influenced b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liberalism and experimentalism, Hu Shi began to "approach" Soviet Russia gradually, then was "strongly attra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radical" and "left-leaning", finally due to the Soviet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exposure of defect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external behavior, Hu Shi and Soviet Russia "gradually away", and in the 1950s gave up the dream of socialism. The evolution of Hu Shi's view of Soviet Russia shows that "liberal democracy" and "justice and equality" are always the value ideals of modern Chinese liberal intellectuals, and socialism is always the way for liberalism intellectuals to think about China.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constructing the historical picture of modern China are interlaced and entangled between liberalism and socialism in modern China.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学人的社会主义观(1912-1949)”(14YJA710010)
【分类号】:K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罗志田;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J];近代史研究;1996年04期
2 桑兵;陈炯明事变前后的胡适与孙中山[J];近代史研究;2001年03期
3 罗志田;北伐前数年胡适与中共的关系[J];近代史研究;2003年04期
4 欧阳哲生;;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英文作品解析[J];近代史研究;2009年04期
5 邵建;;一次奇异的思想合辙——胡适鲁迅对苏俄的态度[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8期
6 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7 陆剑杰;中国的自由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之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哲学研究;199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德福,史云波;陈独秀和“问题与主义”之争[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2 胡旭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视域中的苏俄——以胡适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3 冯夏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视域中的革命观念——以“胡适派学人群”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陈丽;;偶尔露峥嵘——权力话语理论与胡适译《最后一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牟俊翰;;五四时期校园报刊的办报特色——以四川大学校园报刊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艾虹;;陈炯明一度成为苏俄在华合作者的原因探析[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7 付强;;国家与社群的误读——论刘禾教授《个人主义话语》一文的问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顾红亮;;权利的个人如何确立[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9 李安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选择——关于平行语料库建设及其使用的几点思考[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10 余蕾;;重识“善译”观的理论价值[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田明;;“客邮”、“客卿”与邮权——兼论中国近代政治的历史境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税海模;;试论郭沫若在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选择[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3 杨占营;吴诚毅;;党的领导合法性的历史考察及展望[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4 隋刚;;爱默生创新理念的现实意义:灵性、德性、创造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大华;高娟;;《改造》与“五四”社会主义之传入[A];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C];2009年
6 张太原;;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者眼中的社会主义[A];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陈明华;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D];复旦大学;2010年
4 崔玉娈;制度精神初探[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玲;1926—1935年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政策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张艳;五四运动阐释史研究(1919-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9 冯峰;“国难”与“思想界”[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周思源;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宝端;新潮社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认同[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碧莲;论马克思的自由观[D];兰州大学;2011年
3 江程林;章士钊救国思想研究(1902-1927)[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莉;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探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张少波;从《新青年》看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中国道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邹世兰;水墨都市绘画语言初探[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伟斌;钱穆的艺术世界[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8 李晴霞;从教育视角探析“少年中国学会”同人之聚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少鹏;北伐前后曾琦与国民党的合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位俭;历史喧嚣中的文化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梁捷;;“生财有大道”——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 民国经济思想丛谈之一[J];博览群书;2007年04期
2 许纪霖;中国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胡适与“好政府主义”讨论[J];近代史研究;1994年05期
3 罗志田;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J];近代史研究;1996年04期
4 陶季邑;关于李大钊致胡适一封信的日期及其意义[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5 邱捷;越飞与所谓“孙吴合作”[J];近代史研究;1998年03期
6 段云章;共产国际、苏俄对孙中山陈炯明分裂的观察和评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1862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6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