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集外禀文一则考释

发布时间:2018-05-11 17:47

  本文选题:黄遵宪 + 华侨史 ; 参考:《史林》2014年04期


【摘要】:黄遵宪《总领事黄观察禀稿》一文,在中国华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此前学界罕见其文真目,今有幸辑得,引出以资学界参考。本《禀稿》的发现,还有助于对薛福成、黄遵宪二人在近代侨民事务中的贡献及其为人品性,获得一些更加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Abstract]:An article by Huang Zunxian, "the manuscript of the Consul General of Hua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overseas Chinese in China, but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rarely seen it before, and have had the honor of compiling it now, which leads to the reference of the academic circle. The discovery of this manuscript also helps to gain a closer understanding of Xue Fucheng's and Huang Zunxian's contributions to the affairs of the modern diaspora as well as their human character.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基金】:作者主持之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末民初南洋华文文学研究(1881—1920)”(11CZW052)
【分类号】:K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岚;;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之建立考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周晓平;;黄遵宪诗歌创作“歌谣化”的现代阐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周晓平;;作为“五四”白话文之源的黄遵宪的文学史贡献[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郭真义;论黄遵宪和他的故乡诗友[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5 谢重光;;客家文化性质与类型新说——客家文化属于移民文化说质疑[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蔡毅;;日本汉诗在中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长林;关于古埃及文字的中文名称问题——兼与王海利同志商榷[J];世界历史;2004年05期

8 郑德华,张小莹;黄遵宪的侨务思想和活动(1882—1885)[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9 李坚怀;;废墟上的老例修补——论清末文学革新运动[J];红岩;2012年S1期

10 刘学照;;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J];近代中国;1995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学照;;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郑海麟;;黄遵楷与戊戌变法之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3 吴福文;;客家与政治[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4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炼军;象征的漂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霞;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复旦大学;2011年

3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刘汉波;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7 唐欣玉;被建构的西方女杰[D];复旦大学;2008年

8 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宁夏江;清诗学问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张黎敏;《时事新报·学灯》:文化传播与文学生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世纪之交的深远回响[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科;曾广钧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牟景姗;“二拍”叙事学视角的考察[D];延边大学;2011年

4 侯雪娟;文史互渗:试论黄遵宪的“诗”“志”对话[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聪颖;丘逢甲诗“沧海”意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涛;黄遵宪君主立宪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红;晚清山东海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赫兰国;丘逢甲诗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沈宏芬;叶公超诗学思想及其渊源[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侃;;近年来有关华侨与抗日战争的研究概况[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8年04期

2 谭文;从福建侨乡族谱看南洋华侨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3 慕恒;;《印度尼西亚华侨史》出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6年Z1期

4 花金苓;黄东平小说创作浅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洪}r}r;;“海外孤儿”有了娘——看纪录电影《回到祖国的怀抱》[J];电影艺术;1960年06期

6 陈碧笙;;关于华侨史分期的几个可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4期

7 李帆;;简评《华侨第二次爱国高潮》[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1年03期

8 思彬;;广东举行华侨史讨论会[J];学术研究;1981年05期

9 李明;在历史长河中跨世纪漂流——读《中日交流史中的华侨》[J];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03期

10 史澄;;浪迹天涯怀故国 蹉跎八旬报春晖——青田县阜山乡华侨史调查摘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家留;;悠悠同胞情,拳拳赤子心——建党90周年忆华侨和侨务工作[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阮春生 徐晓军;《青田华侨史》昨正式出版发行[N];丽水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邓琴 特约记者 叶明;旅美华人招思虹捐赠珍贵文献资料[N];韶关日报;2010年

3 记者 禹媚;16镇区联手推出58项活动[N];中山日报;2009年

4 张培华;关注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任成琦;这里记载着一部旅俄华侨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董平;“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腾冲和顺图书馆[N];云南政协报;2004年

7 孙斌 叶明;招思虹为韶关捐赠文物文献[N];韶关日报;2008年

8 冬青 吕明;五邑华侨博物馆:看得见的华侨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南若然 陈宁;共同传播弘扬妈祖文化[N];湄洲日报;2010年

10 刘居上;名人效应与城市文化定位[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军;晚清华侨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岳志强;“文化传播”理论视角中的传教士与美国华人社会(1848-1900)[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俊亚;旅俄华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秦素菡;美国华侨社会与保皇派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肖文燕;华侨与侨乡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宏云;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尼棉兰的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D];厦门大学;2009年

7 生键红;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明罡;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徐文永;青田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吕涛;民国时期青田华侨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珊珊;近代澳门与苦力贸易[D];郑州大学;2006年

2 林仪;泉州地方族谱海外移民资料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于佳萍;清代闽人迁移东南亚的原因[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琨祥;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教育特色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周波;从封闭走向融合[D];暨南大学;2007年

6 胡尧瑶;印尼排华经济政治因素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7 陈君;19世纪后期菲律宾华侨社会变化探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王凤霞;反荷运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肖彩雅;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缅甸华侨社会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梁霞;新加坡独立前温州华侨群体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4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74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6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