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政院激进特征的政治生态影响——以“弹劾军机大臣案”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13 02:18

  本文选题:资政院 + 激进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在1910年的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上,激进的议员两次弹劾军机大臣,其言论、行为、心态处处引领激进思潮。弹劾案是议院内外激进势力相互激荡的结果,也与载沣和军机大臣无视权力结构的巨大变化,依旧延续传统的政治思维和行事方式密切相关,更是宪政制度顶层设计的内在矛盾的具体体现。议员们的胆识和勇气固然可嘉,但他们的激进行为非但没能加快立宪步伐,反而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这种初衷与结果的背道而驰、程序与目的的错误取舍促使我们对政治激进主义深刻反思。历史的教训告戒我们:改革必须步步为营,率先营造绿色政治生态是政治转型成功的先决条件。
[Abstract]:At the fir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Senate in 1910, radical MPs impeached the military Secretary twice, and their speeches, actions, and mentality led to radical thought. The impeachment case is the result of violent movements between radical fo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ouse. I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Zaifeng and the Minister of military aircraft ignore the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power structure and continue to carry on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thinking and ways of doing things. It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of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Although the courage and courage of the legislators are commendable, their radical actions have not only failed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constitutionalism, but have seriously damaged the political ecology. This original intention runs counter to the result. The wrong choice of procedure and purpose urges us to reflect deeply on political radicalism. The lesson of history warns us that reform must be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and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to take the lead in creating green political ecology.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项目编号:12XZS025)
【分类号】:K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左攀;张淼;;清末“弹劾军机大臣案”述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曹志敏;;嘉道年间河费使用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6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袁启君;;湘西情结与沈从文军旅小说创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吴永;;近代知识精英的“国民”话语及其政治维度刻画——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9 陈丽平;李义发;;1917年后梁启超的法律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蔡东洲;唐金文;;张鹏翮出任河东盐运使考论[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3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4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新平;;维新派对新闻业务的理论探讨[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6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郑玉明;;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何轩;;梁启超小说功用观内在理路与困境解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7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薛萍;梁启超的“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言;康熙时何来军机大臣[J];咬文嚼字;2004年08期

2 常建伟;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清军机大臣和坤[J];法学杂志;1995年03期

3 国卿;;军机大臣[J];军事历史;1984年01期

4 吉车;;大贪官和s疟簧敝誟J];小康;2006年01期

5 ;一语中的[J];咬文嚼字;1996年11期

6 老征;;慈禧赐福寿字[J];会计之友(上);1990年05期

7 赵志强;雍正朝军机大臣考补[J];历史档案;1991年03期

8 张锐;;清季恢复枢臣副署制度及其影响[J];学术研究;2010年04期

9 尹传刚;;刚毅:读白字的军机大臣[J];文史博览;2011年05期

10 贾熟村;试谈奕新铣,

本文编号:1881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81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