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思想产生的背景_《安徽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文化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1年
梁启超文化思想研究
贾旭东
【摘要】:梁启超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经了戊戌前后、流亡日本、民国前期和欧游归来等四个重要时期。戊戌前期的儒家德性教育,特别是万木草堂的“大海潮音”给予梁启超思想以重大启蒙,对孔孟的推崇,对以儒学为“主人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信仰自此在梁启超的心田里生了根并不断发荣滋长,伴随着梁启超文化思想运思的整个过程。流亡日本期间,面对着母国政治变革的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的双重刺激,梁启超开始在精神文化层面反思并探索改造国民和国家的道路。《自由书》通过“豪杰”人格的叙述表现了梁启超文化思想所具有的浓厚的宗教性道德伦理色彩。在《新民说》里,梁启超大张大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和小传统进行激烈的批判,但在形上层面上保留了儒家道德的普遍性的价值,同时采补西方的现代价值,创造一种“新民”,以代替传统中国的乡民、族民和部民。《新民说》之魂是塑造具有现代性的国民理想人格,但《新民说》理论里隐含着梁启超文化思想的三大矛盾。新民理论体现了梁启超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的强烈蕲向。这种强烈蕲向在民国建立后的梁启超的文化思想里得到了调整。梁启超提出了“国性”思想。梁启超的“国性”思想从理论内核及功能、思维特色、提出依据和承担阶级等方面展开,着重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中华民族的国性来源于以儒家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相区别的根本性的身份认同,是中华民族能够独立存在和发展强大的根本依托。这种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自信在欧游归来的梁启超的思想里达到了高峰。梁一方面在“中国精神——西方物质”的分析架构里突出中国精神的超越性的普世价值,一方面在“科学——科学主义”的分析架构里反对科学主义对中国精神的侵凌,梁启超用调和主义的手段把中国精神和西方以科学为代表的现代价值化合起来,形成了另一种独具特色的新文化的图景。梁启超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创造性的阐释和坚守,对在物质主义冲击下理想人格的构建,关于学术独立与民族独立的相关性的思考,以及在西潮冲击下保留文化国民资格的期待,对于今天的文化思想研究和文化建设应该说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着力处主要有:一,通过梳理,发现梁启超的文化思想百虑而归于一这个“一”就是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理性的认知和信仰;第二,从四个阶段系统地阐释了梁启超的孔子价值观,并总结梁启超对孔子价值的边界划分的规律以及捍卫孔子价值的策略;第三,详细地阐释了梁启超的德性人生观以及实现这种人生观的教育思想;第四,从梁启超的文本里爬梳出几个为学界所忽视的重要的文化观念,如“国性”、“文化国民”和“人格”,并运用社会学和思想史的方法对之进行诠释。如果说本文有一些创获,那便体现在这些方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冠夫;;作为嗣续光大“国民性”与“国性”的文学——梁启超1915年前后文学观的转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斌;李铭汉及《续通鉴纪事本末》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2 郑师渠;;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郑师渠;;新文化运动与反省现代性思潮[J];近代史研究;2009年04期
4 崔志海;梁启超与五四运动[J];近代史研究;1997年01期
5 崔志海;评海外三部梁启超思想研究专著[J];近代史研究;1999年03期
6 李大华;梁启超文化观寻迹与反思[J];江汉论坛;1994年04期
7 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J];历史研究;1995年05期
8 桑兵;梁启超的东学、西学与新学——评狭间直树《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J];历史研究;2002年06期
9 罗志田;;他永远是他自己——陈独秀的人生和心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侯杰,林绪武;省思与超越——近十年来梁启超研究之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报记者吕莎 采访整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邹林珊;;以佛教法相解析孟子心性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何韶颖;;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精神内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8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9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安;;民国初年管学研究的三种范式与评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3 王瑞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游来林;;论文章结构的客观性[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谢明星;郝春东;殷融;;文明的显化:文明与潜意识关系的新视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9 赖品超;;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佛教对现代科学及基督宗教的回应[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健;我国船舶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晓秋;双城皮影艺术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塚秀高,阎家仁,董皓;天书与泰山——从《宣和遗事》看《水浒传》成书之谜[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杨晓斌;历史学家李铭汉及其《续通鉴纪事本末》[J];图书与情报;2004年06期
3 伏俊琏;张存良;;武威李氏三代学人的学术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6年03期
4 王德忠;;王旦与天书封禅及其时代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恒俊;论司马光对我国历史编纂学的贡献[J];东南亚纵横;2002年12期
6 张兴武;略谈古籍整理研究中方向与专题的确立[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7 鲁西龙;;孔子天命观的伦理学取向[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邓小南;关于"道理最大"——兼谈宋人对于"祖宗"形象的塑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周少川;;论古代史学的丰富遗产[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10期
10 张国庆;阚凯;;辽代佛教赈灾济贫活动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长真;大学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志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宫磊;宋真宗封禅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恙;论狄尔泰的世界观学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绪怀;张澍的姓氏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温晓静;吕思勉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梅;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3 许小青;双重政治文化认同的困境——解读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4 徐中煜;戊戌期间梁启超对中国积贫积弱缘由之探索[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5 杨琥;《新青年》与《甲寅》月刊之历史渊源——《新青年》创刊史研究之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7 陈虹娓;辛亥革命前夕梁启超袁世凯关系探幽[J];北方论丛;1999年04期
8 董方奎;梁启超为争取“五卅运动”胜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J];北方论丛;2000年03期
9 陈其泰,安静波;20世纪初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演进的宏观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罗一楠;简论梁启超对物质科学与精神文化关系的探讨[J];长白学刊;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方戈;;思想解放的伟大战士布鲁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2 蒋孔阳;;要创新,必须“活”[J];学术月刊;1987年09期
3 程建平;“四镜”面前要清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4 周冉冉;;从《世说新语》的幽默因素看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高放;;第二次思想解放、第二个教研青春文萃——《高放自选集》自序[J];高校社科动态;2008年01期
6 王晓东;;以思想解放激发干部新追求 以改革创新推动地税新发展[J];太湖;2008年03期
7 虞长生;;论古代百家争鸣思想运动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现代启示[J];中国名城;2009年12期
8 ;我们怎样作到新书当天与读者见面[J];中国图书馆学报;1958年04期
9 陈雅妮;宝钢:思想解放的恢宏之作——写在宝钢二期工程建成投产之际[J];瞭望;1992年16期
10 吴惠国;创新中的思想解放——兼论思想的误区和出路[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本义;;思想解放的价值[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连法;;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特点和内容[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骏华;;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先声——略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锡诚;;两种思想的第一次交锋——纪念冯牧诞辰80周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5 江翔;;深化所有制改革是新时期又一次思想解放[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6 黄家驹;;谈谈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特点与重点[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广州座谈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家驹;;谈谈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特点与重点[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成军;;领导干部要做思想解放的先锋[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雅儒;;论新一轮思想解放——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10 庄俊举;;关于当前思想解放的若干思考[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涌泉;[N];辽宁日报;2007年
2 巍轩;[N];无锡日报;2008年
3 城区委宣传部 陈辚;[N];汕尾日报;2008年
4 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石仲泉;[N];文汇报;2008年
5 无锡市(政协)经济社会理事会;[N];无锡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 周慧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实习生 王健 记者 张晓宁;[N];铁岭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崔俊颖;[N];铁岭日报;2007年
9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N];南方日报;2008年
10 中共铁岭市委党校教育长、副教授 王彪;[N];铁岭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尼古拉·库萨的内在性思想[D];复旦大学;2011年
2 曾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的思想解放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世虎;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柯联民;让·博丹政治、法律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万建武;从党的重要文献编辑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爱红;约翰·洛克的体育思想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皮坰勋;1980年代“科学”和“理性主体”的重建[D];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莹;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佳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解放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3 高文芳;中国社会从“以民为本”向“以人为本”思想的转变[D];江苏大学;2010年
4 刘盼硕;从中国近代以来三次重大思想解放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燕山大学;2013年
5 张凯斌;邓小平公平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实践向度[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6 钱丽莎;毛泽东文化观中的人民性思想及当代启示研究(1919-1957)[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罗朝晖;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的发展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鲁良;道德重构视野下的张资平涉性小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小芳;江泽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文化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