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时期西方政治文化学说的传播

发布时间:2018-05-23 11:30

  本文选题:清末新政 + 留日学生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清末新政时期,译书的重点从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知识界对西方自然科学中应用科学为主的翻译,转向了以欧美特别是日文书籍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的翻译,并且以政法、教育类书籍为主。这不仅反映了留日学生通过中译日文,传播西学,"寻医求药"以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更为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唤醒了大清帝国一批沉睡的臣民,激励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投身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Abstract]:During the New deal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empha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books was shifted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applied science in western natural sciences by Chinese intellectuals since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o the translation of work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in Japanese books, and on politics and law. Education-based books. This not only reflects the strong desire of students studying in Japan to save the nation and save the people by translating Japanese into Chinese, spreading western studies and "seeking medicine and medicine," but also provides advanced ideological weapons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New de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It awakened a group of sleeping subjects of the Qing Empire and inspired a group of young intellectual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New de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
【基金】:作者主持的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留学生视角:20世纪初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与文学的变革”(项目编号:10BZW081) 2010年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规划项目“清代留学档案史料整理”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国时期留学史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1&ZD101)成果之一部分
【分类号】:K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学继;论留日学生在立宪运动中的作用[J];近代史研究;199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雷鸣;陈独秀与光复会关系考述[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王应宪;;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3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4 沈寂;;章太炎与端方关系案[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5 陈承红,江雪茹;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韦琼;汪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陈阳;;“比喻”在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中的运用与区别之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梁洁;;近代中国接受实证主义史学的因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顾悦;;《新译日本法规大全》成书及影响考[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3期

10 朱成甲;箴陈奋起,揭举新爱国主义的旗帜———李大钊与陈独秀关于爱国主义的探讨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J];北京党史;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桂生;;毛泽东与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刘兴旺;李艳香;;论《新琼崖评论》的传播特色与时代价值[A];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2010年

3 刘焕明;;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要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单周尧;;《春秋左传读叙录》的评价问题[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付清海;;论光复会的瓦解及对民初政治的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6 张学继;;探索体国经野之方略——110年来有关我国一级政区改革方案评议[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7 林刚;;农民家庭工业对现代工业的影响问题[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8 刘焕明;侯玉;;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孙中山开启的近代中国重大转变[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沈建中;;孙中山与青天白日旗——从革命理想到政治图腾[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田苏苏;;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对加强执政能力的认识[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8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9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运元;章太炎与湖南省宪运动[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素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向颖;毛泽东的民主行政思想与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魏征;选举权的有效实现与我国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正超;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儒家的困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廖熹晨;新中国初期(1949-1966)北京地区性伦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凡;新农村建设时期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探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宜杰;论清末立宪运动的进步作用[J];近代史研究;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佳;;浅谈清末新政时期军国民教育的体育思想[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孟林;;欧风美雨中的留学生——论清末新政时期留学欧美的兴起[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3期

3 王晓秋;;试论清末京城立宪派[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4 王少芳;;清末官绅赴日教育考察的兴起与发展[J];邢台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严晓峰;;还历史一个本来的“真”[J];中国报道;2008年11期

6 邢丽鹃,,苗禾鸣;论清末新政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和成熟[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7 陈国庆,乔志强;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萧功秦;清末新政与当代变革研究:范式转换的意义[J];浙江学刊;2002年01期

9 谷永清;袁世凯与山东清末新政[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王汉筠;;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关系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全生;;清末新政是一柄双刃剑[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2 横田素子;;蒙古留日学生会及其《祖国》杂志[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3 罗群;;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晚清军事变革的制度分析[A];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C];2009年

4 何扬鸣;;浙江早期留日学生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陆兴龙;;《清末新政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李喜所;;辛亥革命前的留日学生运动[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7 徐志民;;大正中后期日本政府改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探析(1918~1926)[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8 戴学稷;;清末留日热潮与辛亥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9 郭绪印;;评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的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刘洪彬;;关于晚清留日教育的开端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熊月之;清末新政与危机的纠结[N];文汇报;2011年

2 日本杏林大学副教授 刘迪;第三代留日学生该学什么[N];东方早报;2009年

3 高放;清末新政的成败[N];学习时报;2011年

4 陈敏;回眸近代留日潮[N];团结报;2011年

5 李细珠;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演讲人 王晓秋;辛亥革命与留日学生[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王频 葛玉红;换个角度看清末新政[N];光明日报;2007年

8 赵林凤;对清末新政的再思考[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胡孝文;也说慈禧及清末新政[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郭世佑;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国福;留日学生与直隶省教育近代化(1896-1928)[D];河北大学;2012年

2 刘学兵;王希天生平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白文刚;清末新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5 肖世杰;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07年

6 娄晓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D];复旦大学;2009年

7 柴松霞;出洋考察团与清末立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吕顺长;清末中日教育交流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丛丛;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初步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栋;山东清末新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邹洁;清末新政中的进士留洋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苏媛媛;清末新政时期的乡村民变成因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苏明强;清末新政与中国早期城市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志刚;近代留日学生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江晓;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法规的建设[D];青岛大学;2010年

8 吴鹏;清末新政时期长沙城市文化发展与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丹;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郭芳芳;清末新政时期新疆财政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24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24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