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高校教师中的留学归国人员探析
本文选题:留学生 + 留学教育政策 ; 参考:《教育评论》2014年02期
【摘要】:民国时期的留学教育造就了大批"学贯中西"的高级人才。这些走出国门的高级知识分子不但精通中国文化,而且接受了世界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熏陶。双重文化背景的碰撞,强烈爱国情怀的迸发,促使他们归国投身于中国建设。留学生归国后多数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充实了近代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也进一步推动了民国大学的崛起。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education of studying abroad brought up a large number of senior talents. These senior intellectuals who went abroad were not only proficient in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world's advanced educational ideas and concepts. The collision of doubl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burst of strong patriotic feelings urged them to return to China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Most of the returned students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cause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enriched the teaching staff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and further promoted the rise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校际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CIA09010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29;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元青;;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留学派遣政策[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谢长法;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与高等教育近代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黄岭峻;;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J];近代史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海峰;当代中国留学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谈儒强;;探寻师道走向 确立师德坐标[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杨木庆;罗斌;;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官费留学经费考察(1927-1937)[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朱镜人;韦立君;张珍珍;;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及教学问题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李晓菊;常荣兰;陈凤杰;王凤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承德市八县三区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马露奇;;颜元“习动”教学法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8 苗艳艳;杜德同;;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傅蕴;;郑观应女子教育观述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明明;赵天阳;;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可峰;;传统尊师观念及其现代转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孙华;;百年高校招生政策中的效率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余波;徐仲林;;清末民初教育转型时期我国课堂教学特点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唐燕;;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董静芳;;晚清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高谦民;;南京师范大学前五十年的办学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8 常凤霞;;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9 刘淑华;;清末民初中国职业教育转型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宇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力薇;认知设计系统下的中学化学二级记分项目难度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连香;关于教育惩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燕;南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乐怡;初中公开课教学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媛媛;高校师生亲和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家川;改革开放的一个新举措——论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出国留学生的重要思想[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谌莉,刘晓红;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反思[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1期
3 李莹;;留日“扩招”,大饼或鸡肋?[J];南风窗;2008年24期
4 綦松波,李江源;邓小平出国留学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探索;1999年03期
5 高昕;;关于《日本真相》的撰写及出版[J];书屋;2007年07期
6 徐行,朱国亮,白瑜,李海绩;留学生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J];神州学人;2001年07期
7 邵巍;中国留学溯源与分期[J];神州学人;2001年07期
8 张建仁;关于教育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明;;兴起“洋务运动” 废除太监“八股” 清朝时期(下)[J];中国就业;2004年12期
2 郭际;;用军舰换回的“海归”[J];教育;2007年32期
3 王凯;;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派遣制度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马林安;浅论中国近现代留学生史的分期、特点和代表人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5 康菲;;简评洋务运动与中西文化交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6 徐健;;晚清官派留德学生研究[J];史学集刊;2010年01期
7 王奇生;近代军事留学生述议[J];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02期
8 沈光明;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路向的选择[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张敏卿;;近代中国学生群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J];中州学刊;2006年02期
10 施菽;;同学少年多不贱——读《留美幼童:中国最早官派留学生》[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茂庆;;福建船政学堂赴欧留学生的贡献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周雪莉;;沈葆桢与赴欧军事留学[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汉东;吴菁;;创办学堂 培育精英——从福州船政学堂看沈葆桢的教育思想[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房奕;;留英期间严复与郭嵩焘交往研究[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6 朱淦银;;沈葆桢与中国早期军事教育[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可;;市政改革新兴势力的崛起和市政发展效仿目标的转向[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邵宗海;白中t+;;同盟会成立时知识分子对孙中山态度的转折[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9 忒莫勒;;伪满兴安省蒙民厚生会始末[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10 李卫华;;福建海洋文化与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欧学生[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石孙;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留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志强 副教授 王瑞华;中国留学生与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进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郑智勇;丁日昌促成中国首批留学生赴美[N];学习时报;2003年
4 屠亚芳;嘉兴名人与百年前的留学潮[N];嘉兴日报;2005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李梁 实习生 董书华;“海归”从政百年演进[N];南方周末;2005年
6 李喜所;清末的归国留学生考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高小兵;历史告诉我们[N];中山日报;2006年
8 王慧敏;矢志振兴中华[N];人民日报;2005年
9 宋健;宋健谈百年接力留学潮[N];北京日报;2004年
10 ;我驻外使领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傅羽弘;伪满洲国时期东北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白文刚;清末新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青;清末教育改革与帝制危机[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剑利;留学生与南京政府兵工事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3 邢瑞;清末民初陕北留学生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4 杨思;近现代苏州留学生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王春生;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的诞生[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冯吉红;晚清留学生地理分布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8 周君闲;晚清留学毕业生奖励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甄艳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政策的演变及对策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胡国华;洋务留学政策与庚款留美政策之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86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8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