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利使华”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赫尔利使华 + 中美关系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1944年9月-1945年11月赫尔利使华期间,正值中国国内形势、美国对华政策经历重大转折的关键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赫尔利使华"研究在美国、日本、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先后兴起。虽然赫尔利使华在中美外交史、国共关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在这一重大问题上中外学者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借鉴。尤其是对于大陆学者而言,由于未能充分挖掘利用赫尔利文件、美国国务院档案等英文文献,关于赫尔利使华的一系列问题尚待解决,相关研究仍有进一步推进的空间。
[Abstract]:From September 1944 to November 1945, the period of Hurley's visit to China coincided with China's domestic situation. Since the 1950 s, the study of Hurley to China has arisen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lthough Hurley made China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diplomac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KMT and CPC relations,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lacked the necessary exchange,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reference on this important issue. Especially for mainland scholars, due to the failur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Hurley documents,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archives and other English documents, a series of problems about Hurley's making China still need to be solved, an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further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际视野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13@ZH028)
【分类号】: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植荣;;从赫尔利到马歇尔——浅析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失败的原因[J];国际政治研究;1989年02期
2 陶文钊;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J];近代史研究;1987年02期
3 王真;赫尔利接受中共五点建议析疑[J];近代史研究;1988年02期
4 陶文钊;对《赫尔利接受中共五点建议析疑》的商榷[J];近代史研究;1989年06期
5 刘中刚;孟俭红;;抗战后期中共对美援的争取[J];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01期
6 于化民;;短暂的合作:抗战后期中共与美国关系解析[J];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03期
7 章百家;;美国对华政策新解——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J];历史研究;1990年04期
8 秦立海;;赫尔利与国共联合政府谈判[J];学术探索;2010年04期
9 姜涛;;赫尔利调停国共谈判史实考辨——兼评《中美关系史(1911—2000)》上卷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J];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10期
10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研究的新成果——读《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J];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日升;丁留宝;罗国辉;朱海城;;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陈世阳;;罗斯福时代(1932~1945)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综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王真;赫尔利接受中共五点建议析疑[J];近代史研究;1988年02期
4 虞和平;;200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8年06期
5 徐蓝;;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9年00期
6 高粉仙;;冷战、内战与中国的国际地位(1945—194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学术研究述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钟健;;蒋介石与1945年初的国共谈判——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李华强 ,吴春英;美援与中国抗战[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左双文;王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0年01期
10 吕彤邻;;美国馆藏中共抗战解密史料汇编——西方见证人眼中的敌后根据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文钊;;试论新中国“一边倒”方针的历史必然性[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关培凤;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D];武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玫;1935-1941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1年
2 周媛;赫尔利使华时期蒋介石与美国在国共谈判中的合作与分歧[D];安徽大学;2011年
3 张玲;战后初期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问题新探(1945—1949)[D];暨南大学;2006年
4 宫剑;抗战时期美国援华过程中的日苏因素[D];安徽大学;2012年
5 任志锋;蒋介石与马歇尔调处[D];安徽大学;2012年
6 谢宝军;浅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对华调处措施及中共的应对策略(1945-1949)[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代花;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国际局势研判分析的历史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佳;美国南海政策的动因分析及中国的应对[D];云南大学;2014年
9 杨茜;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两党因素(1945-1949)[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4年
10 野亚鹏;抗战期间美国援华体系的建立[D];海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邦宪;;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2 牛军;赫尔利与一九四五年前后的国共谈判[J];近代史研究;1986年01期
3 陶文钊;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J];近代史研究;1987年02期
4 赵建利,任学勇,周前胜;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争取美援工作述评[J];军事历史;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贺延荣;从赫尔利来延安看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张家康;;被毛泽东点名驱逐的美国外交官赫尔利[J];党史纵览;2008年10期
3 赵红;;论赫尔利在国共谈判过程中采取的政策及其失败的原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陈梅;;赫尔利使华时期美国对华政策评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家康;;赫尔利:为“蒋”卖命的美国外交官[J];党史文苑;2013年17期
6 王建辉;赫尔利是哪一条对华路线的代表——与何迪等同志商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7 王真;赫尔利接受中共五点建议析疑[J];近代史研究;1988年02期
8 陶文钊;对《赫尔利接受中共五点建议析疑》的商榷[J];近代史研究;1989年06期
9 章百家;;美国对华政策新解——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J];历史研究;1990年04期
10 玛吉丽·罗森;孙静;;家长最好的礼物[J];中国翻译;199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阳光,,最好的“补药”[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张家康;抗战时美国与中共的准外交关系[N];团结报;2010年
3 主编 谢春涛;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N];光明日报;2011年
4 徐友渔;抗战胜利前后的国共政争[N];东方早报;2012年
5 刘宝东;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N];学习时报;2011年
6 徐庆全;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的曲折内情(四)[N];学习时报;2005年
7 罗朝文;张又侠会见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N];解放军报;2012年
8 新一 编译;专属零售网站在美悄然兴起[N];中国服饰报;2010年
9 刘莹;小小冰激凌健康大隐患[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琼;试论赫尔利使华期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演变[D];安徽大学;2007年
2 周媛;赫尔利使华时期蒋介石与美国在国共谈判中的合作与分歧[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9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19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