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与建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00:43

  本文选题:国民党 + 蒋介石 ; 参考:《抗日战争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就其内外政策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通过《抗战建国纲领》,提出抗战与建国并重的施政方略,并进行组织机构改组,扩大民主参与,力图支持持久化的战争。然因内外种种因素的作用,国民党的抗战建国方略未能最终实现,其间之利弊得失,尤值学界探讨。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ull-scal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Kuomintang held an interim National Congress to make a series of major adjustments to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licies. It adopted the "Program for Build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put forward a policy strategy of equal emphasis on both the war of resistance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carried out Expand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and try to support a protracted war. However,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 Kuomintang's strategy of establishing a nation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as not finally realized,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strategy were especially discuss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景忠;有关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之研讨[J];民国档案;2001年04期

2 杜世伟;试析国民党的《抗战建国纲领》[J];史学月刊;1988年05期

3 何云庵,时广东;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评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4 张劲;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述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声丰;曹维忠;胡晓红;;浅论南京国民政府中的政治派系——以1927年至1937年为考察中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王业兴;;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及其历史启示[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刘萍;;1942—1944年豫籍灾民迁移新疆述略[J];东岳论丛;2014年04期

4 韩克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易货还款对贵州汞矿开采的影响[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彭厚文;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演变述略[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徐有礼;;郑州建“市”的历史考察[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董娟;;关于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考——行政派出模式的一种审视[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6期

8 李晓社;;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法制机构述略[J];军事历史研究;2011年02期

9 董娟;;集权与治理:民国时期政府的行政派出组织[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陈弘;;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1925-1927)的特点与地位述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奇生;;从孤儿寡母到孤家寡人:蒋介石的早年成长经历与个性特质[A];蒋介石的人际网络[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秀原;民国宪政体制的选择与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4 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傅荣校;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8—1937年)行政机制与行政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陈学军;我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黎瑛;权力的重构与控制:新桂系政府行政机制和政府能力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率;蒋介石与民末宪政[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龙志;赣南《正气日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高世伟;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4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琳琳;吴经熊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超;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社会部的社会救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苟景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甘肃地方政治的重构[D];兰州大学;2011年

8 向钊;现代化视角下对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9 夏引业;我国市制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杨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保甲制度研究(1928-1945)[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生;国民党得以偏安台湾始末[J];文史春秋;2001年03期

2 张明金;奔向光明:国民党军二00师起义纪实[J];福建党史月刊;2002年03期

3 张明金;晋江义举——国民党军三二五师起义纪实[J];福建党史月刊;2002年06期

4 罗玉明,温波;国民党全国经济会议与裁兵编遣[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5 张治宇;;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覆灭[J];文史天地;2006年09期

6 刘统;;共产党“赶考”与国民党“搬家”[J];同舟共进;2009年10期

7 马社香;;国民党一次流产的“政治自救”[J];同舟共进;2009年07期

8 王艳梅;;国民党60军起义[J];新长征;2011年07期

9 须立;;析抗战时期国民党既联共又反共的两面政策[J];安徽史学;1985年05期

10 饶戈平;1945——1949年国民党政府的对美政策[J];民国档案;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希雄;;对国民党军23师起义工作的回忆[A];老兵话当年(第四辑)[C];2003年

2 董玉梅;;浅谈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一旅起义的历史背景和作用[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服膺;;在党的哺育下成长[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五)[C];2005年

4 ;庆祝抗战胜利与迎接国民党反共派的挑战[A];铁流11——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C];2007年

5 王楚英;;国民党军原本不该进行的碾庄之战[A];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6 晨f^;;北上整训经过[A];联抗战友忆联抗[C];1997年

7 求实;;瞿秋白同志被捕日期考证[A];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谢世诚;;国民党统帅部在淮海战役中的决策错误[A];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9 朱太刚;;突围记[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10 马占仓;;新十一旅起义的时代背景及重要意义[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淼;国民党“御林军”起义前后[N];解放军报;2012年

2 哈斯巴根 特木其夫;锡察草原武装剿匪斗争[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3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N];西部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阎亮 整理;黄镇与安阳军调小组[N];安阳日报;2011年

5 梁桢;目睹红军大会师[N];甘肃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怓红;胜利之火映红山城本溪[N];辽宁日报;2008年

7 营口市史志办公室;黎明鏖战[N];营口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韦伟;抗战代价:全民族的惨痛记忆[N];解放军报;2010年

9 张忠;抗战时期成县师范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N];民主协商报;2005年

10 ;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汪朝光;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U

本文编号:2059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59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f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