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左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3 08:18
【摘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团结一致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国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国民党左派在这之中也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第二次国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目前就本课题的研究概况和笔者的写作目的作简要的概括。第一章探讨了国民党左派的含义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在中国革命早期,中共及其领导人最早使用了国民党左派一词,并对它的含义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当然,国民党早期领导人也不可避免地有了对国民党左派一词的一些看法和见解,有的与中共的解释有相似之处,有的与中共的看法大相径庭。但不管怎样,谁也不能否认国民党左派在历史的洪流中产生了。虽然国民党左派的演变比较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对其进行阶段划分,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国民党左派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分化几个阶段。 第二章剖析了国民党左派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及其政治主张。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左派逐渐认清了蒋介石、汪精卫之流的假左派面目并与之划清了界限。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重,国民党左派开始竖起反蒋抗日的旗帜。通过对当时时局的深入分析,他们改变了对中共的态度,并提出了对解决民族危机的各种政治主张。他们始终坚持反帝爱国的原则,密切与中共合作,呼吁抗日,反对投降。 第三章分析了国民党左派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中,从批判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呼吁国共合作,响应中共“逼蒋抗日”方针,支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创造条件,到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党左派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民党左派坚持和拥护中共提出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积极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粉碎了日本企图分裂统一战线的阴谋;在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发展过程中,国民党左派始终站在维护国共合作的角度,以民族大义为重,严厉地批判蒋介石的反动行为,帮助共产党渡过一个个难关,积极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发展。 第四章探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对国民党左派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了国民党左派自身的变化:在组织方面,国民党左派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民联、民促、民革等组织相继产生,并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奔走呼吁;在思想方面,国民党左派认识到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他们拥护中共的政治主张,反对蒋介石的一党专政,要求在中国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保障人民的各种利益。结论部分主要讨论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国民党左派作为一股重要的民主力量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这种民主力量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the anti - 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 - operation of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is the need for unity and unity to fight the aggression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 The formation of the second Kuomintang co - oper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two sides ,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 and the left wing of the Kuomintang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country .


In the early part of China ' s revolution ,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its leaders have used the words of the left of the Kuomintang ( KMT ) .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attitude and political opinions of the Kuomintang Left Party to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 the Left Wing of the Kuomintang has gradually recognized Chiang Kai - shek and Wang Ching - wei ' s false - left - wing face . With the invasion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the aggravation of the ethnic crisis , the left - wing of the Kuomintang began to erect the banner of anti - Chiang Kai - Japanese War .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 they change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and put forward various political opinions on the resolution of the national crisis . They have always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 of anti - imperialist and patriotic , and closely cooperated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calling for the anti - Japanese and anti - surrender .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Kuomintang left in the second Kuomintang - Communist co - operation . In the process of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second Kuomintang - Kuomintang co - operation , from criticizing Chiang Kai - shek ' s policy of " making Chiang Kai - shek " and calling on the Kuomintang to work together , to support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of Xi ' an Incident and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second Kuomintang - Communist co - operation , the left wing of the Kuomintang has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econd co - operation , the Left Party of the Kuomintang adheres to the " three slogans " propos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adheres to the anti - Japanese war , opposes surrender , insists on unity , opposes disintegration , insists on progress , opposes retrogression , actively maintains the second Kuomintang co - operation , and crushed Japan ' s attempts to split the united front ;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national co - operation , the Left Wing of the Kuomintang has always stood at the angle of maintaining the co - operation of the Kuomintang and critically criticized the reactionary actions of Chiang Kai - shek in the sense of national righteousness , and helped the Communist Party to cross over a difficult and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Kuomintang - Communist co - operation .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econd Kuomintang party cooperation on the left wing of the Kuomintang .
On the ideological side , the Left Party of the Kuomintang realizes that the so - called third road is not feasible at all in a semi - colonial and semi - feudal society . They embrace the political propos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oppose Chiang Kai - shek ' s party dictatorship , and ca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mocratic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China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颖;陈独秀大革命时期错误定性表述问题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伟良;列宁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与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确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杨河;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倾向及其转变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蒋凯;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中的民族性与相互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5 宋卫忠;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间近代建筑与社会心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石海;浅析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对湖南建党建团的影响[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肖志伟;蔡和森对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宣传与批判[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彭凤萍;蔡和森对社会主义的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郑德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郭德宏;论孙中山的土地主张(上)[J];东疆学刊;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蔡继煌;;为中华腾飞弘扬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2 黄明彦;;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探析[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伟芳;;孙中山和马林在桂林——兼论孙中山思想政治纲领的新发展[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孙欲声;;国共两党对民众的态度的比较研究[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令勋;1954年至1965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田守业;国民党改组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周志军;历史丛林中的路标[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金龙河;两岸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合群;浙江“二五减租”研究(192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尹小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邢和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国庆;毛泽东党的阶级基础论及其对党建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3年

2 董昭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基本立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罗晓春;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形成、发展及历史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孔朝霞;新世纪台海两岸政治谈判的预测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袁为利;“放蒋出笼”与亚太新战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尹斌;法国启蒙民权思想与陈独秀民主观的演变[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董朝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宋U,

本文编号:2118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18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8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