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茶馆业的衰落——1950年代初期小商业和公共生活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8-08-12 07:51
【摘要】:从晚清到民国,茶馆都是成都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设施。1949年共产革命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改变,也造成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本文通过考察1950年代成都茶馆的衰落过程,来分析新生政权对待茶馆这类公共空间的态度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怎样加强对小商业的控制,其政策怎样导致茶馆业走向衰落,但人们在1950年代仍然能进行茶馆生活。不过对共产党来说,休闲茶馆的存在,与建设现代工业城市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由于政府对茶馆这种公共空间的密切介入,市民利用这种空间的机会日益缩小。因此,茶馆的逐步衰落,与公共生活的缩小是同步发生的。
[Abstract]: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eahous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ublic space in Chengdu and an important facility for people's daily life. The victory of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in 1949 was not only the change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but also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By investigating the decline of Chengdu teahouse in the 1950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ttitude of the new regime towards such public space as teahouse and the changes of people's daily life. We can see how the government has tightened its grip on small businesses, how its policies have led to the decline of the teahouse industry, but people can still live in teahouses in the 1950s. But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existence of leisure teahous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cities have irreconcilable contradictions. Due to the close involvement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public space of teahou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citizens to make use of this kind of space are shrinking day by day. Therefore, the gradual decline of teahouse and the shrinking of public life are synchronized.
【作者单位】: 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文倩;;西风渐进:民国时期成都市民的娱乐生活——以现代体育的传入与流行为中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胡希东;;现代都市的可持续发展与“诗意”栖居——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生态美阐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彭博;;清代成都城市休闲文化的形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4 汤彦;;抗战初期的成都电影文化(1937年7月~1938年10月)[J];电影艺术;2007年05期

5 朱多生;;民国时期的成都餐馆初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6 王笛;;茶馆、戏园与通俗教育——晚清民国时期成都的娱乐与休闲政治[J];近代史研究;2009年03期

7 余文倩;;新旧之变:民国时期成都话剧的兴起与市民的娱乐生活[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孙利霞;;清末明初成都近代体育的传播[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9 梁刚;;试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副食种类的变化——基于《新新新闻》报的考察[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李晓南;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看今昔茶馆文化的变迁[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陈晓恬;中国大学校园形态演变[D];同济大学;2008年

3 蒋英;川西各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一愚;中国早期电影观众史(1896-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永芳;现代作家的成都书写[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龙飞;隐现二百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雨维;成都市近代居住建筑保护现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洪燕;民国时期四川旅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朗;成都地区居住建筑注重生态的设计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杜乐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成都汽车客运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郑毅;地域文化与成都美学精神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传珍;20世纪30—40年代成都电影院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张娟;20—40年代成都的赌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陈黎;清代成都重庆城市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倩;;民国时期的成都公共空间——茶馆及其他[J];中外企业家;2009年16期

2 左和金;大后方文化区散忆[J];红岩春秋;1998年01期

3 潮龙起;近代帮会的茶馆与茶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4 华文延;虎穴锄奸[J];党史纵览;1995年04期

5 司马心;;老舍未听周总理意见改《茶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6 阎红生;清末民初的茶馆[J];民国春秋;1997年02期

7 傅举晋;茶馆里的书斋[J];贵州文史天地;2001年02期

8 王景山;西南联大和《茶馆小调》[J];炎黄春秋;2003年10期

9 马云;;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扫盲跃进的社会学分析[J];兰州学刊;2009年10期

10 曹树基;;国家形象的塑造——以1950年代的国家话语为中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亦舜;;不穿军装的女兵[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五)[C];2005年

2 周建本;;在古河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的日子里[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3 李普凡;;活捉日本宪兵队探长王其道[A];老兵话当年(第四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四新;上海《立报》:杜绝广告的新闻纸[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李志荣;不愿做奴隶的吼声[N];嘉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晓飞;都市生活与文化记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蒋枝偶;云南民众消费问题研究(1911-1949)[D];云南大学;2012年

3 何王芳;民国时期杭州城市社会生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文文;19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运动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从娜;1950年代湖北妇女健康事业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明睿;变迁中的博弈:1950年代上海市郊征地研究(1952-1958)[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春英;民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构成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5 闫义军;19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农业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建刚;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台湾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范永平;文化趣味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林东;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社会生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吴卫珍;1950年代中国农村耕牛归属权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沛亮;建国初期江苏省中苏友好协会研究(1949-1956)[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78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78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2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