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3年
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比较研究
彭涛
【摘要】:抗战胜利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政局,如何解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中国出现三种政治势力,他们分别提出了代表各自阶级利益的政治主张。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坚持政治独裁走法西斯式的老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派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本文主要从三种建国方案的形成,发展及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使我们能够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三种建国方案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更深刻,更理性,更客观的评价各党派政治诉求的历史命运和最终走向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明扼要地阐明抗战胜利后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建国方案的历史背景和方案提出的过程以及各建国主张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从国家性质、政治道路选择和指导思想三个角度对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做出系统理性的比较。 第三部分客观具体地阐释三种建国方案的历史命运与最终走向,违反人民意愿和不符合国情需要的主张终将被历史淘汰,,只有符合人民利益的民主共和国才能得到认同。 第四部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抗战胜利后各党派所提出的建国方案给予人民的启示以及对当前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6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连胜;民主党派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标志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1期
2 赵晓宇;;民主联合政府政治战略主张提出的背景探析[J];传承;2007年05期
3 郑延泽;中国民主党派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06期
4 邓野;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J];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5 王晓艳,汪佩伟;国民党解散民盟的原因探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费正;人民共和国方案的胜利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0年05期
7 邱钱牧 ,林健柏;论民主同盟三中全会——民盟历史的转折点[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8 徐山平,赵凌宇;战后中间道路评议[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齐玉琳;近代中国几种建国方案及其实践辨析[J];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04期
10 留尘;抗战后民主党派两次中间路线大论战[J];文史精华;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张勤,朱超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3 石毕凡;抗战胜利前后中间党派对民主的诠释:以经济民主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6期
4 石毕凡;;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由主义人权运动评析[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5 王凤青;;建言与期待:黄炎培在1946年旧政协会议上的言行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孙金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雏形——1941-1946年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关系论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姚广利;;政治现代化视阈下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林建华,李伟;论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特征认知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9 李波;王海胜;;中间势力在抗日战争中历史作用辨析[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10 李昕;;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人民政协与国家转型之思[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宝勇;;论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问题及对策——基于政党认同形成基础的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2 玉环县工商局课题组;;试论工商文化建设的任务与途径[A];浙江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宗震;;民盟从筹建到1947年解散的历史定位[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4 牟广东;;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意义[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先初;;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的民主诉求——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例[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秦立海;;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组织演变述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章林;;生产人民党探析[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穆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过程[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彭兴华;潘洵;;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农民党[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宝丽娜;;张君劢宪政思想及其实践评析——以20世纪30—40年代为中心[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3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理;从合作社性质的民营报纸到共产党的党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张丽娟;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秀娥;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两大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宇海;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张晓慧;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胡涵;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春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1927.7-1937.7)[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端龙云;南京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27-1937)[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曼;1935-1938年中国青年党的政治主张[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音;《民宪》的民主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东敏;论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探索[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丹;荆沙市召开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老战士座谈会[J];党史天地;1995年10期
2 郑伟峰;;喜获“胜利壶” 读懂“胜利壶”[J];收藏界;2011年08期
3 马騄(马呈);庆祝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怀念台湾同胞[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4 史丹;海口谈判[J];天涯;1987年09期
5 晓今;中国史学会举行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J];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03期
6 ;“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有奖征文”评选揭晓[J];党史文汇;1995年12期
7 秦九凤;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曾计划南迁淮安[J];党史文苑;2004年03期
8 刘开文;“抗战胜利纪念”邮戳[J];集邮博览;2004年08期
9 周树型;忆昔[J];浙江档案;2005年09期
10 李海;抗战中的一次特殊经历[J];江淮文史;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国祥;;中共对抗战胜利意义的认识[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2 ;芮杏文同志鼓励老战士继续团结奋斗把劲头用到建设两个文明上 四千新四军老战士聚会纪念抗战胜利[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3 崇庆余;;党建杰出成就 抗战伟大胜利——论抗战时期中共建设与抗战胜利的关系[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何成华;;茶与茶馆[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5 卢辉;;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四字歌[A];铁流11——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C];2007年
6 白芸;;浅析新十一旅起义胜利的经过及原因[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尧抗东;;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有感[A];铁流11——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C];2007年
8 ;崇文尚武 老同志挥洒革命豪情[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三十年纪事(1980-2010)[C];2010年
9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领导关怀[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三十年纪事(1980-2010)[C];2010年
10 陈英;;怀念蒋焕章烈士[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继厚;[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记者 何方;[N];重庆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武铠;[N];中国航天报;2005年
4 记者 罗 兵;[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罗 兵;[N];中国质量报;2005年
6 李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董强;[N];解放军报;2010年
9 徐博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记者 陈亚静 刘文韬;[N];湖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文晓;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贺金林;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复员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3 许屹山;毛泽东的日本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赫坚;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认识的演变研究(1921-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房世刚;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认知与践行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志伟;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文化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鲍梦隐;黄河决、堵口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张玉双;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机构研究(1927-1938)[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后东升;蒋介石对抗战前后蒙古问题的处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涛;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黄海林;抗战胜利后的南京国民政府外交(1945—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杰;南京市人口与社会结构研究(1945-1949)[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球云;抗战胜利后民盟与政治协商研究(1945-1949)[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龚喜林;战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善后救济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夜;抗战胜利后民间报人的政治倾向与媒介生态环境[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玮;中国抗战歌曲的历史作用论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何力群;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述评(1945—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钟颖;从1944年《商务日报》社论看——抗战胜利前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觉[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炜永;抗日战争胜利后“边缘化党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