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传统家族制度的变革与家族文化的衰落
[Abstract]: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system, which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gan to fac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a large number of radical Democrats set off a wave of criticism of patriarchal system and patriarchal ideolog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gave the feudal family system the most severe blow ever. However, the impact of various social forces on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limited after all. Although the family culture showed signs of decline, it did not change fundamentally, mainly because of the deep-rooted traditional family concept. Successive governments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family system and restrict the low level of productivity.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种海峰;;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乡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建新;;以制束权: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基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丽,黄红平;浅析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吴美燕;;简述陈独秀的教育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尚海涛;;习惯规范与民间契约:冲突与弥合——以民国华北地区的雇佣关系为切入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吴玉才;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中国现代化地位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吴兴毛;;戴季陶的女子解放观——兼与陈独秀女子解放观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8 董根明;陈独秀民众运动观的嬗变初探[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9 吴之惃;“洪门”考源[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10 马克锋;梁启超与传统墨学[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在军;;资本主义初期中西工商业家族继承方式比较[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王士俊;;农村制度变迁中的农民利益诉求 从杜赞奇“经纪模型”视角的考量[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5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6 高强;;炎帝与中华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7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刘海峰;;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诗的“现代性”问题[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10 高琳薇;;关注农村纯女户养老的社区支持问题[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8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苟海林;市场与区划:清代至民国江南市镇的区域建构与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卫星;近代江西新式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森林;;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王一川;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康之国;;行政问责制的法理逻辑与现实悖论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朱继萍;;加强党在立法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J];理论探讨;2008年01期
5 何俊武;肖纯柏;;实现正义:中共执政的价值追求[J];理论探讨;2008年02期
6 虞崇胜;郭小安;;非对称性制衡:权力制衡模式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J];理论探讨;2008年04期
7 邵艾青;;和谐社会制度建设的哲学视角[J];求实;2007年01期
8 王海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基本经验探析[J];求实;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梅;徐舒映;;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政党及其意识形态[J];东岳论丛;2010年02期
2 孙利霞;;民国时期家庭关系的变化[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6期
3 徐树英;;民国时期政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解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2期
4 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J];近代史研究;1997年02期
5 张丽丽;;“铁屋子”变奏曲——论现代作家笔下的家族景观[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6 温梁华;民国时期的云南高等教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5期
7 王天奖;;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略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8 何开庸;民国时期南京的著名教育家(四)[J];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9 单辉;关于民国时期方志经费支出的几点启示[J];黑龙江史志;1995年03期
10 曾伟;民国时期的广东粮食状况[J];广东史志;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庭卫;;民国时期青年问题与辅导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别必亮;;民国时期我国高校校歌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谢晓鹏;;民国时期河南匪祸及其成因[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宋海燕;;民国乡村书院的演变——对庐陵两本书院志的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戚厚杰;;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及教训[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6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8 王波;任俊;;民国时期甘肃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历史背景及其版式[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9 慈鸿飞;;民国时期中国西部农业资源开发[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嘉宾;民国时期成县的马帮和脚骡店[N];民主协商报;2005年
2 张声和;匹马曾经地尽头[N];温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陶玮邋实习生 刘莎;通元发现民国时期建筑[N];嘉兴日报;2008年
4 李万万;民国时期的改良年画[N];团结报;2010年
5 陈江涛 王俊明;特品特藏 双人双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林南中;纪念章见证民国时期漳州的一次体育盛会[N];闽南日报;2006年
7 陈香;学界反馈力量大《民国时期社会调查》出《续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刘华;有力驳斥“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说”[N];团结报;2010年
9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的主要特色与成就[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张艳华 章慕荣;民国时期的一场中外香烟大战[N];团结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7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芹;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星;1911—1937年间陕西地区文化思想[D];西北大学;2005年
2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4 刘月华;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刘斌;民国四书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方;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D];吉林大学;2006年
7 苏刚;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志娟;科学本土化:民国时期科学发展必由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敏霞;民国时期中小学德育制度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金轲;额济纳旗土尔扈特史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5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5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