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以高校党建工作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11-09 14:25
【摘要】: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抗战时期,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的开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不仅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而且为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当前,中国正处于国家发展、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阵地,不仅发挥着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的作用,而且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认真总结抗日战争时期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把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对于强化和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珍贵的范本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Close contact with the masses is not only the fine tradition and style of the CPC, but also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strength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PC.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mass work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reached unprecedented depth and breadth, which not only laid the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 for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ut also provided a successful example for party build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period provide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t only play a role in the cohesion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Moreover, it bears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which m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nscientiously sum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mass work in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o combine raising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with carrying out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 in depth. It has precious model value and positi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and perfecting the Party building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11YJA710074) 共青团吉林省委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基金项目“高校共青团生态德育研究”(2014JQY-31)
【分类号】:K265;D26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宋晓荣;;探析邓小平的制度建党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郑文瑜;;从加强师德建设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党洁;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碧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教群众工作[J];中国宗教;2011年08期

2 张红;;在群众工作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3 刘少奇;;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J];历史研究;1981年04期

4 Л·奥尔洛娃;何纪华;;文化休息公园图书馆的群众工作[J];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07期

5 王军;;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创企业青年群众工作新局面[J];新一代;2008年08期

6 马克敏;尹嘉庚;;浅谈创新群众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作用[J];神州;2012年08期

7 颜燕;;研究新特点新情况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J];神州;2012年24期

8 杨光;;浅谈网络时代下如何开展公安群众工作[J];山西青年;2013年20期

9 ;提高区乡干部作好群众工作[J];陕西政报;1951年03期

10 ;为什么要用百分之九十力量做群众工作?[J];陕西政报;195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捷;;试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亚勇;;中国共产党农民群众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孔小红;;工会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清城;;论陈云的群众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建洲;;传统群众工作与党的社会工作:基于政治社会学视角的初步比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6 顾建键;邬敏懿;;试论加强党在新经济组织群众工作的新路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7 余维法;;群众工作与创新社会管理——论当前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王彦坤;袁秀;;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历史考察与未来昭示[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9 贺少华;;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10 余维法;;群众工作与创新社会管理——论当前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劲松;我市建立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N];济南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科;以社区为依托 把群众工作落实到基层[N];济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韩劲松;全市群众工作研讨会召开[N];济南日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雷建国 邓伟志 张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N];济南日报;2007年

5 刘敏;抓重点 讲方法 切实做好群众工作[N];眉山日报;2007年

6 薛德功;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N];青岛日报;2006年

7 董海;公安边防群众工作的新方法[N];人民公安报;2007年

8 陈婷;抓紧抓好做细做实群众工作[N];四川日报;2007年

9 记者 周霜;做好群众工作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N];台州日报;2006年

10 天祝县祁连乡党委书记 张有宗;五项举措做好群众工作[N];武威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怀海;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苗政军;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机制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春耕;执政条件下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宝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青;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王帅;论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群众工作[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超华;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4 张艳君;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2年

5 张清;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姜双双;毛泽东群众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3年

7 孙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徐佐君;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视域下的群众工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陶然;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与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10 于燕;新媒体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0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20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