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的觉醒与结社——对五四时期小团体的整体考察
[Abstract]:Before and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taking the founding of the magazine "New Youth" as an opportunity, and under the call of youth mentors such as Chen Duxiu to shape the "new youth" strategy, a large number of intellectual youth who grew up with the new education began to wake up. They take part in social activities by establishing magazines and societies, and practice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ideals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This paper, under the bas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awakening of the "New Youth", aims at the ideological tendency and the mode of activities. Personnel composition and other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May 4th" around the establishment of hundreds of small youth groups to make a holistic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K2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森;;《新青年》团体的社团性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2 张磊;赵志坚;;主权与人权的张力——五四“新青年”思想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3 门红丽;;《新青年》对“德先生”的叙述与建构[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张钰;;从《新青年》看“新”文化观[J];文教资料;2013年29期
5 梁小凤;;媒体如何唤醒“沉睡的”国民——《新青年》个案研究[J];网友世界;2013年23期
6 叶宗宝;《新青年》角色转换与“五四”同人的分裂[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韩晗;;“被中心”还是“被边缘”?——以《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为中心的考察分析[J];长江论坛;2011年01期
8 司娟;;浅析《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南昌高专学报;2012年03期
9 冯瑾;;馆藏红色期刊的利用与典藏研究——以《新青年》为例[J];图书情报论坛;2013年06期
10 王自超;;《新青年》前三卷对“妇女问题”的探讨及其观念变化[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金明;从《新青年》到“新青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卢亦涵;3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新青年”[D];西南大学;2015年
2 程公;蔡元培与《新青年》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3 张连想;“新青年”的历史聚象:应修人的人生形态描摹(1917—1923)[D];宁波大学;2012年
4 申朝晖;文化“西游”[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娄诗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重要载体—《新青年》[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3年
6 王莉莉;《新青年》创作思路[D];辽宁大学;2013年
7 王志永;五四以前新青年的教育思想[D];安徽大学;2012年
8 门红丽;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的叙述与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9 张瑞花;走进五四“发舒意见”的时代论坛[D];汕头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36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3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