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战争中的知识青年及其作用

发布时间:2018-12-11 14:34
【摘要】:知识青年是抗日战争时期青年运动的主体力量,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历史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知识青年发动的学生运动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他们直接投身抗日前线,奋勇杀敌,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他们以知识、技能为武器,通过宣传和服务,支持和支撑着抗战;他们对教育和学术的坚持,存续了中华文化之血脉,为新的革命奠定了精神和文化基础。
[Abstract]:Intellectual youth was the main force of the youth movement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destiny at that time.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the student movement launched by the educated youth played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anti-Japanese move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They directly participated in the front line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courageously killed the enemy,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they used knowledge and skills as weapons, through propaganda and service, they supported and supported the war of resistance; Their persistence i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has preserved the blood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aid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the new revolution.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文化基础部;
【分类号】: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超;;延安与共和国的文化生态[J];党史博览;2006年01期

2 刘国平;;试论广西学生军在抗战中的作用[J];传承;2008年10期

3 李安山;试论抗日战争中非洲华侨的贡献[J];世界历史;2000年03期

4 黄小坚;华侨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03期

5 余子侠;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J];近代史研究;1995年06期

6 杨凤城,姚宏志;略论中国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学与研究;2005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倩倩;蒋介石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D];浙江大学;2011年

2 贾海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年运动研究(1927-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正兵;项英在新四军工作期间的功过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孙金根;皖南事变前后毛泽东的情绪波动与最终决策[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3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研究的环境考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勤,朱超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5 樊卡娅,朱超南;苏联援华与皖南事变不能构成因果关系[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6 秦立海;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与重庆谈判[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7 张皓;;战犯问题与国共和谈[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8 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9 房列曙;;谁对新四军皖南部队的严重损失负责[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10 解莉;;王稼祥与延安整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且岸;;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论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正华;;毛泽东与人民政协事业[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中国政治发展演变述论[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4 胡哲峰;;彭德怀与“蘑茹”战术[A];功昭千秋的彭大将军——彭德怀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5 董玉梅;栾锦萍;;浅谈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6 赵庆杰;;建国前影响中共中央制定对美政策的主要因素(1948.11—1949.9)[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罗平汉;;大批知识分子奔赴抗日根据地的原因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高浦棠;;延安文艺座谈会讨论议题形成过程考察[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9 高浦棠;;从《讲话》的修改看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与时俱进[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维芳;;毛泽东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彦堂;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教育研究(1937-1949)[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3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淑贞;毛泽东人民观的反思与启迪[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贾慧;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当代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余劲,

本文编号:2372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72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b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