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识字运动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页
>
学位论文
>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识字运动考察
分享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视教育为“立国之大本”,教育界气象为之一新,清木以来举步维艰的识字教育始又获得全新的发展。从1929年轰轰烈烈开始,至1948年无疾而终,识字运动持续了近二十年,演变成为政府主导的、以基础识字教育为核心的系统社会工程,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政治、社会层面的意义,已经不再等同于此前那种纯粹的识字教育或一般意义上的扫盲运动。本文通过识字运动的渊源、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及其成败得失,分析其演变的内在规律和深层原因,探讨南京国民政府作为其主导者的地位和作用,,以揭示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清末民初,在由中国的传统教化逐渐向近代社会教育嬗变的过程中,识字教育应运而生,但相比社会力量的热情和关注,历届政府对识字教育的努力远远不够。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后顺应情势,开始实施全盘的识字教育计划。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识字运动宣传计划大纲》,次年颁布《实施成年补习教育计划》,在全国推进识字运动,预期六年完成。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识字运动在抗战前的发展声势浩大,成就斐然,以致引起国际瞩目,成为当时教育界的一大亮点。抗战初期,识字运动仍然在战火中顽强的发展,但在后期开始急剧降温。战后初期,由于国民政府忙于接收和准备内战,识字运动被迫中断,虽然1947年教育部声言继续推进识字运动直至最终完成,然而由于国统区经济崩溃,社会教育在1948年全面瘫痪,识字运动随之无疾而终。
国民政府在发动识字运动前后,制定了完备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配套措施。识字运动以民众学校为基本组织,民众教育馆为中心机关,民众图书馆为“活的教育中心”,学校式和社会式两种教育方式并行不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模式。在部署上以教育实验区为示范,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从城市向农村,渐次推进。在推行方式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不断推陈出新。
识字运动的推行,显著地提高了国民的识字率,一定程度上培植了民众自治、自主的能力和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它使民众教育真正贴近了民众,“教育面向民众”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它在农村教育实验区的实践,有利于乡村社会改造与建设道路的探索。但由于任务的艰巨性和社会环境、现实条件的限制,以及国民政府在政策、措施上的若干失误,识字运动“肃清文盲”的基本任务没能如期完成,国民政府寄寓其中的政治、教育、社会等层面的目标和理想更是远远没有实现。其成败得失,在如何“广开民智”以提高国民素质,如何改进农村教育以改造乡村社会等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作者
杨天树
学科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导师姓名
黄华文
学位年度
2006
语种
chi
分类号
G519 G623.22 G77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社会教育
民众教育
识字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
教育史
在线出版日期
2006年10月18日
参考文献
[1]
民国丛书.
[2]
民国丛书.
[3]
陶行知.
中国的教育改造.
东亚图书社,
1928
[4]
晏阳初.
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27
[5]
蒋建白.
十年来的中国社会教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27
[6]
朱有瓛.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7]
朱有瓛.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8]
蒋总统集.
台北国防研究院,
1960
[9]
黄季陆.
抗战前教育与学术.
台湾:中央文物出版社,
1971
[10]
黄季陆.
抗战前教育政策与改革.
台湾:中央文物出版社,
1971
[11]
罗家伦.
抗战时期之教育.
台湾:中央文物出版社,
1971
[12]
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
[13]
蒋建白,吕海澜.
中国社会教育行政.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7
[14]
老舍.
不识字的苦.
上海:大中国图书局,
1947
[15]
江苏民众教育馆.
民众小丛书.
上海:中华书局,
1931
[16]
教育部《民众读物》编审委员会.
民众文库.
上海:华通书局,
1930
[17]
教育部《民众读物》编审委员会.
民众文库.
上海:大中国图书局,
1942
[18]
国立编译馆.
民众文库.
上海:大中国图书局,
1948
[19]
吕金禄.
民众基本丛书.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
[20]
社会教育法令汇编.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
[21]
宋恩荣.
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22]
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报告书.
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6
[23]
中国社会教育社.
.
1936
[24]
马宗荣.
现代社会教育泛论.
台北:世界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34
[25]
张达扬,李红梅.
陶行知论普及教育.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6
[26]
黄炎培教育文选.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
[27]
梁漱溟教育文集.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
[28]
梁漱溟全集.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0
[29]
晏阳初.
晏阳初文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0
[30]
吴家莹.
中华民国教育政策发展史:国民政府时期.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90
[31]
茅仲英.
俞庆棠教育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32]
陈侠,傅启群.
傅葆琛教育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3]
林宗礼.
民众教育馆实施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6
[34]
李华兴.
民国教育史.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35]
熊明安.
中华民国教育史.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
[36]
冯开文.
中国全史·中国民国教育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37]
郭为藩.
中华民国开国七十年之教育.
台湾:广文书局,
1981
[38]
申晓云.
动荡转型中的民国教育.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39]
陈学恂.
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
[40]
周予同.
中国现代教育史.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4
[41]
庄俞,贺圣鼎.
最近三十五年的中国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1
[42]
卢绍稷.
中国近代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43]
陈翊林.
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
上海:上海太平洋书店,
1930
[44]
古楳.
现代中国及其教育.
上海:上海中华书店,
1934
[45]
古楳.
乡村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9
[46]
杜元载.
非常时期之社会教育.
上海:中华书局,
1937
[47]
吴学信.
社会教育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9
[48]
吴学信.
社会教育论丛.
贵阳:文通书局,
1938
[49]
徐卓呆.
民众读物.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
[50]
钟灵秀.
社会教育行政.
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47
[51]
陈礼江.
民众教育.
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37
[52]
陈礼江.
社会教育的意义及事业.
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37
[53]
张志澄.
社会教育通论.
启智书局,
1929
[54]
马宗荣.
社会教育纲要.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
[55]
赵兴涛.
民众教育馆实施纲要.
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
1931
[56]
王凤喈.
中国教育史.
上海:正中书局,
1945
[57]
陈青之.
中国教育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
[58]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
社会教育慨况.
1942
[59]
高践四.
民众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
[60]
王衍孔.
民众教育的理论基础.
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
1936
[61]
冯静远.
农村经济及合作.
浙江省教育厅,
1937
[62]
行政院新闻局.
国民教育.
1947
[63]
卢绍稷.
中国现代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
[64]
张正藩.
近卅年中国教育述评.
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64
[65]
孙邦正.
六十年来的中国教育.
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74
[66]
郑世兴.
中国现代教育史.
台北:三民书局,
1981
[67]
黄中.
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1980
[68]
陈启天.
近代中国教育史.
台湾:中华书局,
1981
[69]
秦孝仪.
中华民国文化发展史.
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
1981
[70]
杨东平.
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3
[71]
陆鸿基.
中国近世的教育发展(1900--1949).
香港:香港华风书局,
1983
[72]
张宪文.
中华民国史纲.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
[73]
李新,李宗一.
中华民国史.
北京:中华书局,
2002
[74]
吴相湘.
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1981
[75]
杨仲揆.
中国现代化先驱:朱家骅传.
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
1984
[76]
余家菊.
余家菊先生论著.第5辑:教育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
台北:慧炬出版社,
2000
[77]
宋恩荣,熊贤君.
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4
[78]
崔运武.
舒新城教育思想研究.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4
[79]
顾明远.
中国教育大系.20世纪中国教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80]
田慧生.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
[81]
费孝通.
乡土中国.
上海:上海观察社,
1947
[82]
宋恩荣.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83]
雷通群.
教育社会学.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1981
[84]
李建兴.
中国社会教育发展史.
台北:三民书局,
1986
[85]
王雷.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86]
苗春德.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87]
黄富顺.
比较成人教育.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88
[88]
河北省立实验城市民众教育馆民众半月刊部.
.
民众半月刊,
1930
[89]
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
.
乡村民众教育月刊,
1930
[90]
.
教育与民众,
1929
[91]
.
教育杂志,
1909
[92]
.
中华教育界,
1912
[93]
民众教育周报.
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民众教育周报社,
1933
[94]
民众教育季刊.
北平市民众教育馆,
1934
[95]
合作与农村.
黎明书局,
1936
[96]
民众特刊.
天津:天津市立民众教育馆,
1933
[97]
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
1936
[98]
民众教育学报.
河北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
1934
[99]
江苏省各县筹备义务教育联合办事处附设普及教育实验区.
.
教育与农村,
1931
[100]
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
新农民,
1931
[101]
农民教育.
农民教育社,
1934
[102]
农民须知.
农民须知社,
1936
[103]
新农村.
农村教育改进社,
1933
[104]
民众周报.
北平通俗读物编刊社,
1937
[105]
上海民众.
上海:上海市市立民众教育馆,
1937
[106]
战时民众.
教育部第二社会教育工作团,
1938
[107]
.
申报,
1931
[108]
.
中央周刊,
1936
[109]
.
东方,
1936
[110]
国民政府公报.
1941
[111]
教育部.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
香港:开明书店,
1934
[112]
教育部.
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48
[113]
《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
第四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76
[114]
《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
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65
[115]
《中国教育年鉴》部.
中国教育年鉴.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116]
教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
[11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
[118]
季啸风.
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19]
中国农民银行南京分行.
农会之会务与业务.
台北:中央研究院
[120]
乔启明.
农会会务与业务.
重庆:正中书局,
1946
[121]
湖北省档案馆.
湖北省公安县农会民国二十九年工作报告.
LS31-3-168
[122]
武汉市档案馆.
武昌市农会第六区农会农民福利计划报告书.
1947
相似文献
查看更多>>
本文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识字运动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
239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9957.html